網路購物詐騙?別怕!青年被害人必看求償自保指南
哈囉!親愛的你,是不是也曾因為網路購物的便利,一時不察就掉入詐騙陷阱了呢?那種錢被騙走、求助無門的感覺,真的很令人沮喪。但別擔心,你不是孤單一人!作為「律點通」,我將帶你了解,當不幸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時,有哪些法律途徑可以幫助你追回損失,找回公道!
緊急止付!錢款追回的黃金時刻
當你發現自己被騙了,第一時間的反應至關重要!時間就是金錢,也是追回被騙款項的關鍵。
1. 立刻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這是你的第一個求助管道。165專線24小時運作,你可以在任何時間打電話諮詢,並由他們協助你啟動緊急止付程序。
2. 親自跑一趟銀行或相關機構!
如果你是透過銀行帳戶、電子支付(如街口支付、Line Pay)或虛擬資產(如加密貨幣)轉帳給詐騙集團,請在確認受騙後,盡快在營業時間內親自前往你轉出款項的金融機構、電子支付機構或虛擬資產服務商。告知他們你被詐騙了,並提供轉帳證明。
根據《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詐欺犯罪危害應遵循事項辦法》的規定,這些機構會協助你:
- 確認你的身分與交易資訊。
- 請你填寫切結書。
- 協助你撥打165專線。
- 最重要的是,警察機關應在兩小時內派員到場受理報案,並視情況將詐騙集團的涉案帳戶通報為「警示帳戶」。
《金融機構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防制詐欺犯罪危害應遵循事項辦法》第28條第4項:「受詐騙民眾依第一項親自至存款業務機構告知遭受詐騙,警察機關應於二小時內派員至存款業務機構,受理民眾報案完畢,如有需要應將該存款帳戶通報為警示。」
警示帳戶就像是替詐騙集團的錢包踩了緊急煞車,一旦被列為警示,該帳戶的提款、轉帳等功能就會被暫停,有助於防止款項進一步流失。
如果款項是透過信用卡被詐騙,則應立即聯繫你的發卡銀行,辦理止付或掛失,並依指示報案。
不只報警,你還可以告他們!民事求償之路
除了報警追查刑事責任外,法律也賦予你權利,可以透過「民事訴訟」向詐騙集團追討你被騙走的錢。
1. 什麼是「侵權行為」?
簡單來說,詐騙就是一種「侵權行為」。當有人故意做出不法行為,侵害到你的財產權,導致你蒙受損失,法律就規定他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表示,只要能證明詐騙集團「故意」騙走你的錢,你就符合了向他們請求賠償的條件。
2. 錢能拿回來多少?還能要求利息嗎?
在民事訴訟中,你會要求詐騙集團「回復原狀」,也就是把你被騙走的錢還給你。
《民法》第213條第2項:「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者,自損害發生時起,加給利息。」
這條文很重要!它代表除了你被騙走的本金,詐騙集團還需要從你受騙當天起,支付一筆利息給你,目前這個利率是年息百分之5。這筆利息是用來彌補你資金被佔用期間的損失。
3. 誰要賠?不只主嫌,連「車手」和「帳戶提供者」也算!
詐騙集團分工細膩,可能與你對話的是一人,但實際提款的是另一人,甚至還有人只是提供自己的銀行帳戶。在法律上,這些參與詐騙行為的成員,即使不是直接與你接觸的,只要他們有「共同犯罪的意圖」,並參與了詐騙計畫的一部分,都可能被認定為「共同正犯」。
一旦被認定為共同正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對你的全部損失負起「連帶賠償責任」。這對你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你可以向任何一個共同正犯要求全額賠償,不用擔心只抓到一個就拿不回全部的錢。
這些案例告訴你,權益可以這樣爭取!
來看看兩個真實案例,讓你更有概念:
案例故事一:網購分期付款陷阱,錢不只拿回本金,還有利息!
小雅在網路商店買了衣服,幾天後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客服,說小雅的訂單不小心勾選到「分期付款」選項,會每個月重複扣款,需要她到ATM操作取消。小雅一時緊張,按照指示匯了2萬多元到對方指定帳戶。結果,錢被提走了,對方又說要幫她追回損失,但需要購買遊戲點數,小雅又陸續花了5萬多元買點數。總共損失了8萬多元。
小雅報警後,警方抓到了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的嫌犯小李。雖然小李只是提供帳戶,沒有直接跟小雅對話,但因為他知道帳戶會被用來詐騙,仍被法院判決要賠償小雅全部的8萬多元,並且還要從小雅提起訴訟那天起,加上年息百分之5的利息!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的「車手」或「帳戶提供者」,也難逃民事賠償責任喔!
案例故事二:詐騙集團分工細膩,但大家都跑不掉!
阿華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超優惠的訂單資訊,下單後卻接到電話,對方說是系統出錯,要他操作提款機「退款」。阿華不疑有他,操作後反而被轉走了近3萬元。警方調查發現,這是一個大型詐騙集團,有專門打電話的、有專門負責提款的「車手」,而阿華的錢被匯到一個叫小陳的帳戶,由小陳去提領。
雖然小陳不是打電話給阿華的人,但他提供了帳戶並去提領贓款,被認定是詐騙集團的「共同正犯」。法院判決小陳必須全額賠償阿華被騙走的3萬元,並支付利息。這說明了,詐騙集團的每個環節,只要有參與,都可能要負擔法律責任,被害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位成員要求賠償。
實用撇步:遇到詐騙,這樣做就對了!
- 完整蒐集證據: 這是最重要的!
- 通話、訊息紀錄: 詐騙電話錄音、簡訊、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對話截圖。
- 交易證明: 銀行匯款單、轉帳明細、電子支付交易紀錄、虛擬資產交易紀錄、遊戲點數購買證明等。
- 網站或平台資訊: 詐騙網站截圖、假冒的購物平台網址。
- 報案三聯單: 報案後務必拿到。
-
積極配合調查: 警方或檢察官需要你的協助才能偵辦案件,請盡力配合提供資料與證詞。
-
等待刑事判決: 通常會建議先等待刑事案件的偵查和判決結果。如果詐騙者被刑事判決有罪確定,這對你提起民事訴訟會非常有幫助,因為刑事法院認定的事實,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很高的證明力。依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1條,政府也提供24小時檢舉通報窗口及多元協助。
預防勝於治療:保護自己,從現在開始!
- 提高警覺: 任何來路不明的電話、訊息,特別是要求你操作ATM、轉帳、購買點數、提供個人資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詐騙!
- 多方查證: 收到可疑訊息,務必透過官方網站或官方客服電話查證,不要回撥詐騙者提供的電話或點擊不明連結。
- 保護個人資料: 不隨意在不明網站或應用程式輸入身份證字號、銀行帳號、密碼等敏感資訊。
- 帳戶安全: 定期更換密碼,開啟兩步驟驗證,絕不將銀行帳戶、提款卡、密碼交給任何人!
結語
網路世界雖然便利,但也充滿挑戰。如果你不幸成為網路詐騙的受害者,請記住,你並不孤單,而且法律提供了多重保護與求償途徑。掌握這些知識,學會自保,才能讓我們在網路世界中更安心地遨遊!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力量,勇敢面對,積極爭取自己的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帳戶被凍結成警示帳戶怎麼辦?
A: 如果你不是詐騙共犯,而是因為被詐騙才導致帳戶被列為警示,應積極配合警方調查,提供相關證據證明你是被害人。待案件偵結後,若確認你非涉案人,可向地檢署或法院申請解除警示帳戶。
Q: 被騙的錢已經被領走了,還能追回來嗎?
A: 即使錢被領走了,仍有機會透過民事訴訟向詐騙集團成員(包括車手、帳戶提供者等共同正犯)請求損害賠償。雖然執行上可能會有困難(對方沒錢或找不到人),但法律上你仍有求償的權利。
Q: 我只有轉帳紀錄,沒有對話紀錄可以告嗎?
A: 轉帳紀錄是很重要的金流證據,即便沒有完整的對話紀錄,只要能證明該筆款項是因詐騙行為所致,且有詐騙集團成員因此獲利或提供協助,仍可提告。警方也會協助調閱通聯記錄等證據。
Q: 提起民事訴訟會不會很麻煩、花很多錢?
A: 提起民事訴訟會需要一些時間和成本(如裁判費)。通常會建議先等刑事案件偵辦有結果,因為刑事判決有罪對民事訴訟很有幫助。若經濟有困難,可以向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企業商譽無端受損?妨害信用法律戰略指南
您的企業或個人信用遭到惡意散布不實資訊,導致商譽受損嗎?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法律中關於妨害信用的相關法條,包括民事求償、刑事責任與公平交易法規範,並透過真實案例,提供中年企業主被害人實用的預防與應對策略,助您有效捍衛權益。
信用損害怎麼辦?台灣法律教您如何自保與求償
您的信用無故受損嗎?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台灣法律中「妨害信用罪」的構成要件與刑責,並透過生活化案例,帶您了解言論自由的界線與信用保護的重要性。學習如何蒐集證據、辨識不實言論,並掌握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途徑,幫助您在信用受損時不再徬徨,勇敢捍衛自身權益。
名譽受損求償指南:公眾人物如何捍衛自身權益?
身為公眾人物,名譽是您的第二生命。當不實言論或惡意攻擊侵害您的名譽時,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本文將深入淺出解析台灣名譽權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精神慰撫金的計算方式、回復名譽的途徑,並透過實際案例,提供您實用的法律自保與求償策略,讓您不再孤單面對網路霸凌與惡意誹謗。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