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破碎又失財?律點通教您認清「假結婚真詐財」的法律真相
當真心被謊言玩弄,甚至因此賠上金錢,那種痛徹心扉的感受,我們完全理解。許多感情詐騙案件中,不肖人士常會以「結婚」為幌子,一步步讓您卸下心防,最終目的卻是為了詐取您的財物。如果您不幸遭遇這種情況,請知道您並不孤單,而且法律能為您做些什麼。律點通今天就來為您解析「假結婚真詐財」背後的法律責任,以及您可以如何保護自己、爭取權益。
假結婚真詐財,您可能面臨的法律問題
當對方以假結婚為名義騙取您的錢財時,這不僅是情感的背叛,更可能觸犯多項法律。主要分為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1. 刑事責任:讓對方為其惡行付出代價
- 詐欺取財罪:《刑法》第339條第1項
《刑法》第339條第1項:「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如果對方從一開始就沒有真心要跟您結婚,只是用結婚來騙您交付財物,例如要求您出錢辦婚禮、付聘金、投資未來等,讓您誤以為是為「共同的未來」付出,實際上卻是為了詐取您的錢財,那麼對方就可能構成詐欺罪。
-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刑法》第214條
《刑法》第214條:「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白話來說:如果對方明知沒有結婚的真意,卻和您一起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導致公務員將這個不實的「結婚事實」登記在戶籍資料上,這就會構成此罪。因為戶政資料是重要的公文書,維護其正確性是公共利益。
- 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第15條第1款、第79條 如果假結婚的目的是為了讓大陸地區人民非法進入台灣地區,甚至涉及金錢交易(例如收取報酬),那麼對方還會觸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相關規定。這類案件通常會被加重處罰,刑責更重。
2. 民事責任:追回您的損失
-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白話來說:因為對方的詐騙行為導致您蒙受財產損失(例如被騙走的金錢、貴重物品),您可以依據這個法條向對方請求民事上的損害賠償,要求對方還錢。
感情詐騙,法院怎麼看?真實案例告訴您
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會非常謹慎地判斷究竟是單純的「感情糾紛」,還是構成刑事上的「詐欺」。
案例一:感情欺騙與詐欺的界線
小美透過交友軟體認識了小陳,兩人迅速發展為情侶,小陳還聲稱要以結婚為前提交往。交往期間,小陳陸續以母親開刀、錢包遺失等各種理由向小美借錢或請她墊付費用,累積達數十萬元。後來小美才發現小陳其實早已已婚。小美憤而提告詐欺。
法院怎麼判? 最終法院判決小陳無罪。法院認為,雖然小陳確實隱瞞已婚身分,欺騙了小美的感情,但這屬於「欺騙感情」的行為,並非刑法上所規範的「詐欺取財」。法官審酌,小美支付的費用(如高鐵、旅宿、禮物)多是出於感情因素的自願付出,且小陳在交往期間也有部分付出,難以認定小陳從一開始就有「不法所有」的意圖,也就是說,難以證明小陳是為了詐取錢財才欺騙感情。即使小美後來發現小陳已婚仍有贈送紅包,更難說是因為「詐術」而「陷於錯誤」交付財物。
案例啟示:這個案例提醒我們,感情欺騙本身不一定構成詐欺罪。詐欺罪的關鍵在於對方是否有「不法取得財物」的意圖,以及您是否因為對方的「詐術」而「陷於錯誤」交付財物。單純的感情付出,即使事後感到受騙,若無明確的詐財意圖和詐術,法院可能難以認定構成刑事詐欺。
案例二:為了「來臺」的假結婚
王小姐與大陸地區的林先生透過仲介認識,兩人約定以假結婚的方式,讓林先生能順利來台灣工作,並談好王小姐可從中獲得一筆報酬,之後每月還有生活費。王小姐隨後便與林先生辦理了結婚登記,並向移民署申請相關文件。然而,兩人在台灣並未實際同居,金錢往來也明顯是報酬性質,引起了檢警的注意。
法院怎麼判? 法院最終認定王小姐有罪。雖然王小姐辯稱是為了照顧父親,或後來兩人發展出感情,但法院根據林先生的證詞、金錢往來紀錄、以及兩人並未實際履行夫妻義務(如同居)等證據,認定王小姐從一開始就抱持著「營利」的目的,以假結婚的方式讓林先生非法入境。王小姐的行為同時觸犯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圖利使大陸地區人民非法進入臺灣地區罪」以及《刑法》「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
案例啟示:這個案例清楚說明,假結婚若涉及移民利益或金錢對價關係,即使表面上辦理了結婚登記,法院也會深入審查其「結婚真意」。一旦被認定為假結婚,不僅可能構成詐欺,更會觸犯與移民相關的重罪,後果非常嚴重。
我該怎麼辦?給受害人的實用自保建議
如果您懷疑自己遭遇了假結婚真詐財,請務必採取以下行動:
-
立即保留所有證據: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包括但不限於:
-
對話紀錄:通訊軟體(LINE、微信、Facebook訊息等)、簡訊、電子郵件。
-
通話錄音:如果可以,嘗試在後續通話中錄音,引導對方再次提及詐騙細節或承諾。
-
金錢往來證明:匯款單據、銀行對帳單、提款紀錄、轉帳截圖、借據、收據等。
-
照片/影片:婚紗照、生活照、共同出遊的影片,證明您曾有共同生活或婚姻承諾的實情。
-
證人證詞:親友、同事、曾與對方接觸的人士,能證明對方言行或您受騙過程的。
-
其他:喜帖、禮物清單、對方曾提供的虛假文件(如身分證影本、工作證)等。
-
及時向警方報案:一旦發現受騙,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並攜帶所有證據前往就近的警察局報案。報案越及時,警方越有機會阻止款項被提領,並啟動偵查程序。
-
警惕金錢往來:在任何感情關係中,若對方頻繁以各種理由(如急用、投資、家人開刀、公司周轉等)向您索取大筆金錢,尤其是與「結婚」、「共同未來」掛鉤時,務必提高警覺。
-
審慎評估結婚目的:婚姻應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若對方過於強調結婚能帶來特定利益(如來臺居留、取得身分證、協助工作),或對共同生活細節避而不談,應審慎評估其結婚真意。
結語
經歷感情詐騙,身心俱疲是必然的。但請您務必記住,這不是您的錯。勇敢面對,尋求法律途徑,是您保護自己、奪回公義的唯一方式。雖然過程可能艱辛,但只要您掌握證據、及時行動,就有機會為自己討回公道。期盼這篇文章能為正在迷惘的您帶來一絲指引與力量,願您早日走出陰霾,迎接新的開始。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情況下,感情中的金錢付出才可能被認定為「詐欺」?
A: 法院會嚴格審查對方是否有「不法所有意圖」與「詐術」。如果對方從一開始就沒有與您建立真實關係的意圖,而是以假結婚、假交往等虛假承諾作為「詐術」,誘使您基於錯誤的認知而交付財物(例如支付婚禮費用、聘金、借款),且這些金錢明顯超出了正常交往的範疇,那麼就可能構成詐欺。單純的感情變心或對方隱瞞已婚等事實,若沒有明確的詐財行為,通常不會被認定為詐欺罪。
Q: 如果我發現對方有詐欺嫌疑,我應該如何收集有效證據?
A: 最重要的是保留所有能證明對方「詐術」與您「財物損失」之間因果關係的證據。這包括: 通訊紀錄:LINE、微信、Facebook Messenger、簡訊的對話截圖,特別是提及結婚承諾、借錢、要求匯款等內容。 匯款與轉帳紀錄:銀行對帳單、匯款單據、網銀轉帳截圖,證明金錢流向。 借據或書面約定:任何對方簽署的借款憑證或約定文件。 錄音或錄影:如果對方仍在與您聯繫,嘗試在合法範圍內錄音錄影,記錄對方承認詐騙、承諾還款或再次索取金錢的對話。 相關照片:婚紗照、共同生活照,證明曾有類似婚姻的互動。 證人證詞:如果親友曾聽聞對方承諾或您借錢給對方,可請他們作證。 這些證據越詳細、越客觀,越有利於您的案件。
Q: 除了詐欺取財,假結婚還可能涉及哪些法律責任?
A: 除了詐欺取財罪,假結婚還可能涉及《刑法》中的「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如果對方明知無結婚真意卻進行結婚登記,使戶政機關登記了不實資訊。此外,如果假結婚是為了讓外國人或大陸地區人民取得台灣居留權或身分,還可能觸犯《入出國及移民法》或《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特別法規,這些罪名的刑責通常更重,且可能涉及圖利、人口販運等加重情節。同時,您也可以透過《民法》提起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訴訟,向對方追討被騙走的金錢。
Q: 我還沒有實際金錢損失,但感覺對方可能在感情上騙我,我該怎麼辦?
A: 即使還沒有金錢損失,您的警覺性非常重要。建議您立即: 停止任何金錢往來:無論對方提出任何理由,都不要再給予金錢。 停止提供個人敏感資訊:例如銀行帳號、身分證字號、家庭住址等。 仔細檢視對方言行:對方是否頻繁索取金錢、避談結婚細節、或對未來規劃模糊?這些都是警訊。 諮詢專業意見:如果感到不安或疑惑,可以向信任的親友尋求協助,或向律師諮詢,了解潛在的風險並獲得法律建議,防患於未然。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企業信用危機?妨害信用罪刑責與求償全攻略
在商業世界中,企業信用是無形資產,一旦受損可能帶來巨大衝擊。本文將深入解析台灣《刑法》妨害信用罪的構成要件、法律責任,並透過實際案例,教您如何辨識不實言論,有效保全證據,以及在面對企業信用受損時,如何保障自身權益,是商業糾紛當事人必讀的實用指南。
商業信譽保衛戰:妨害信用罪與誹謗的法律自保術
深入了解台灣《刑法》妨害信用罪與誹謗罪,掌握其構成要件與法律界線。本文提供商業糾紛當事人實用的預防與應對策略,助您在商業環境中捍衛企業名譽與信用,無懼不實流言侵擾。
名譽受損怎麼辦?誹謗求償關鍵證據與法律指南
遭遇名譽權侵害,卻不知如何提告求償?本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名譽權侵害的法律構成要件與舉證責任,透過白話法條說明與實務案例,教您如何有效蒐證、證明損害,並避開常見訴訟盲點,助您捍衛自身權益,成功爭取應有的賠償。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