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投資詐騙求償:被害人權益與法律指引

投資詐騙求償:被害人權益與法律指引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詐欺犯罪民事求償
LINE

親愛的家人,當您所愛的人不幸遭遇投資詐騙,那份震驚、憤怒與無助,我們完全理解。這不僅是金錢的損失,更是信任的崩塌,對家庭的衝擊難以言喻。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律點通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份清晰的法律指南,讓您了解台灣法律如何保護投資詐騙被害人的權益,以及您可以如何採取行動,為家人爭取應有的公道與賠償。請記得,您不是孤單一人。

認識投資詐騙相關法律

投資詐騙案件涉及多重法律層面,從刑事追究到民事求償,都有相應的法條可以依循。

詐欺罪:欺騙與不法佔有的核心

詐欺行為的核心是「欺騙」。若有人以虛假資訊、誇大獲利等方式,讓您的家人陷於錯誤而交付財物,並意圖不法佔有,就可能構成刑事上的詐欺罪。

《刑法》第339條第1項:「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民事求償:讓錢有機會回歸

除了刑事責任,被害人也能從民事途徑主張權利:

  • 撤銷意思表示: 您的家人因受騙而做的投資決定,可依《民法》第92條第1項主張撤銷。一旦撤銷,投資契約即視為自始無效,詐騙者取得的款項便失去法律依據。

《民法》第92條第1項:「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 不當得利與侵權行為: 當投資契約無效後,詐騙者取得的錢就構成「不當得利」,被害人可依《民法》第179條請求返還。同時,詐騙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對財產權的侵害,依《民法》第184條,被害人可請求損害賠償。若有多人共同參與詐騙,則依《民法》第185條負連帶賠償責任。

非法吸金:高報酬下的陷阱

許多投資詐騙案,特別是承諾「保證高利」的項目,往往涉及「非法吸金」。

《銀行法》第29條之1:「以借款、收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

這類行為若未經主管機關許可,除了構成詐欺外,更會觸犯《銀行法》第125條,面臨更重的刑責。此外,若主要收入來自拉人頭而非銷售商品,也可能涉及《多層次傳銷管理法》的非法傳銷罪。

關鍵的「舉證責任」:證據是您的力量

在民事訴訟中,主張權利的一方需要提供證據。這意味著您的家人需要證明詐騙者的欺騙行為、因此造成的損失,以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也是許多被害人感到困難的地方,所以妥善保存所有相關證據至關重要。

真實案例:看他們如何爭取權益

故事一:虛假蘭園的投資騙局

一位魏先生虛構了公司獲獎無數、營業額驚人的不實資訊,誘騙李小姐投資蘭園。李小姐投入巨款後才發現受騙。法院認定魏先生施用詐術,准許李小姐依《民法》撤銷投資意思表示,並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投資款。這顯示,只要能證明對方虛假欺騙,就有機會追回損失。

故事二:高科技環保事業的高利誘惑

陳先生等人以投資「電子垃圾回收事業」為名,承諾每月高達2.8%的異常報酬,向多位民眾吸收資金。最終資金無法取回,被害人向法院提告。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銀行法》上的「非法吸金」,且因違反保護投資人的法律,也構成《民法》上的侵權行為。陳先生等人被判決需連帶賠償被害人的損失。這個案例提醒我們,面對「顯不相當」的高利誘惑,務必提高警覺,這很可能是非法吸金的陷阱。

家人可以怎麼做?關鍵的實務操作步驟

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理

  • 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這是最快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提供24小時諮詢與轉介協助。
  • 聯繫匯款銀行或虛擬資產平台: 盡快告知客服您遭受詐騙,他們有義務協助通報警方,並將受款帳戶通報為「警示帳戶」,有機會凍結資金。
  • 向警察機關報案: 這是啟動刑事偵查的必要程序,警察會立案追查詐騙集團。

務必保全所有證據

  • 通訊紀錄: 電話錄音、簡訊、LINE、微信、臉書等社群軟體對話紀錄(請截圖並備份)。
  • 匯款證明: 銀行轉帳明細、匯款單、電子支付交易紀錄、虛擬資產轉移紀錄。
  • 投資契約/文件: 任何簽署的文件、投資方案說明書、宣傳資料、錄音錄影等。

認識您的法律途徑

  • 刑事訴訟: 向檢察官或警察機關提出詐欺告訴,追究詐騙者的刑事責任。
  • 附帶民事訴訟: 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可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免繳裁判費。
  • 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若不願等待刑事結果,仍可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返還不當得利或損害賠償。
  • 撤銷意思表示: 若能證明是因詐欺而投資,應向詐騙者發出撤銷投資意思表示的通知,讓契約無效,為後續求償奠定基礎。

重要提醒:避免二次傷害

  • 警惕「二次詐騙」: 當您急於追回款項時,詐騙集團可能假冒律師、偵探或資產追回公司,聲稱能協助您,但會要求先支付高額手續費。這是典型的「二次詐騙」,務必提高警覺,切勿再次受騙。
  • 注意時效: 法律追訴或請求賠償都有一定的時效限制,請務必儘早採取行動。

面對投資詐騙的打擊,家屬的陪伴與支持是受害者最堅實的後盾。雖然法律途徑可能漫長且充滿挑戰,但透過了解法律、積極蒐集證據,並採取正確的行動,您仍有機會為家人爭取到應有的權益。記住,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家人。勇敢面對,我們一同前行。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家人被投資詐騙了,我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A: 請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並盡快聯繫家人匯款的銀行或虛擬資產服務平台,告知他們遭受詐騙。這些機構有義務協助通報警方,並在必要時將受款帳戶列為警示帳戶,有機會凍結資金。同時,務必向當地警察機關報案,啟動刑事偵查程序。

Q: 錢被騙走了,真的有機會追回來嗎?追回款項的機率高嗎?

A: 追回款項的機率取決於多重因素,例如報案是否及時、資金是否已被轉移、詐騙集團成員是否被捕以及他們是否有足夠資產。雖然過程艱難,但透過立即凍結帳戶、刑事追訴並附帶民事求償,仍有機會追回部分或全部損失。關鍵在於爭分奪秒,並盡力保全所有證據。

Q: 詐騙集團的人會被判刑嗎?通常會判多久?

A: 若詐騙集團成員被查獲並經法院認定有罪,他們會面臨刑事責任。依《刑法》詐欺取財罪,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涉及非法吸金(違反《銀行法》),刑責更重,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因犯罪獲利金額龐大而加重刑期。具體刑期會根據詐騙情節、金額、參與程度、是否有前科等因素而定。

Q: 除了報案,我還能為家人做些什麼?

A: 您可以協助家人蒐集所有與詐騙相關的證據,例如通訊軟體對話紀錄、匯款證明、投資契約或任何詐騙集團提供的文件等。這些證據對警方的偵查和後續的民事求償至關重要。同時,給予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協助他們走出陰影,並警惕他們避免「二次詐騙」的發生。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