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個資外洩後身分遭盜用?法律權益與自保指南

個資外洩後身分遭盜用?法律權益與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個資保護詐欺犯罪
LINE

個資外洩後身分遭盜用?別慌!律點通帶您了解法律權益與自保指南

您是否曾收到不明簡訊、電話,或是發現自己的個人資料在網路上流傳?個資外洩的事件層出不窮,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這些資料被有心人士拿去「冒用身分」,進而進行詐騙、偽造文書等不法行為。當您不幸成為個資外洩的受害者,甚至發現身分被盜用時,該怎麼辦?別擔心,律點通將帶您一步步釐清相關的法律概念,並提供實用的自保建議,讓您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

什麼是「偽造文書」與「身分詐騙」?

在台灣的法律中,當您的身分被冒用時,最常涉及的就是「偽造文書」與「詐欺」這兩大罪名。簡單來說:

  • 偽造文書:指的是沒有權力製作文件的人,卻冒用您的名義製作文件,或是竄改您真實文件的內容,讓文件看起來是您製作的,而且足以對公眾或他人造成損害。這類文件可以是紙本的,也可以是數位形式的。
  • 身分詐騙:通常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冒用您的身分,透過各種「詐術」讓他人(或您自己)誤信,進而交付財物或提供不法利益。偽造文書往往是身分詐騙的其中一種重要手段。

法律如何規範這些不法行為?

台灣的《中華民國刑法》對這些行為有明確的規範,以下是幾個與個資外洩後身分冒用最相關的法條:

  •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偽造、變造私文書罪)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條法規指的是,如果有人沒有權力卻冒用您的名義製作私人的文件(例如:契約、收據、匯款單等),或是竄改了您真實的私人文件內容,而且這種行為足以對您或其他人造成損害,就可能構成這個罪名。

  • 《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偽造、變造特種文書罪)

這條法規針對的是護照、身分證、駕照、健保卡等具有特殊證明作用的文件。如果有人偽造或變造這些文件,足以造成損害,也會構成犯罪,刑責通常較輕,但仍是刑事犯罪。

  •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這條法規規定,如果有人將偽造或變造的文件拿出來「使用」,例如拿給銀行、政府機關或其他人看,讓對方誤以為是真的,這就叫做「行使」。通常只要有「行使」的行為,就會依照前面偽造或變造文書的規定來處罰。

  • 《中華民國刑法》第220條(準文書)

這條法規非常重要,它擴大了「文書」的定義。它規定,在紙上或物品上的文字、符號、圖畫、照片,如果依照習慣或特別約定,足以證明其用意,就視為文書。更重要的是,現在連「錄音、錄影或電磁紀錄」,只要能顯示聲音、影像或符號,足以證明其用意,也都被視為文書。這表示,網路上的虛擬帳號、電子郵件、甚至您的照片,在特定情況下都可能被認定為「準文書」,冒用一樣會觸法。

  •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

這條法規是身分詐騙的最終目的。如果有人使用詐術,讓您或他人誤信,進而交付財物,就可能構成詐欺罪。偽造文書往往是詐欺的手段之一。

這些法律條文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

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情境故事,來了解這些法律條文是如何應用的:

情境一:身分證影本被變造冒用

小陳最近發現,自己的身分證影本竟然被不法分子拿去,把上面的照片換成了別人的,然後試圖用這個變造的影本去辦理一些業務。小陳非常擔心,這會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法律解析: 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及相關實務見解,即使只是身分證的「影本」,如果被有心人士變造(例如更換照片),而且這種變造足以讓戶政機關或其他人誤信,進而損害到戶政機關管理的正確性,或損害到小陳的權益,那麼這個行為就可能構成「變造特種文書罪」。法院實務認為,身分證影本與原本具有相同的證明效果,因此變造影本一樣會被處罰。

情境二:網路帳號被冒用進行詐騙

小美有一天突然接到朋友的訊息,問她是不是在賣遊戲點數,還說小美給的身分證照片怪怪的。小美一頭霧水,才發現原來有人冒用她的名字和照片,在臉書上創立了一個假帳號,還上傳了她的生活照,假冒她的身分去詐騙朋友買遊戲點數。

法律解析: 這種情況就涉及了《中華民國刑法》第220條的「準文書」概念。法院實務認為,冒用他人名義創設臉書帳號,並上傳照片來表示該用戶是本人,這種行為足以證明其用意,因此構成「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如果對方還試圖進行詐騙,則可能同時觸犯詐欺罪。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會根據《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的規定,從較重的罪名來處罰。

個資外洩後,我該怎麼辦?

當您發現個資外洩或身分被冒用時,請務必保持冷靜,並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1. 立即報警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無論您是發現身分證件被冒用、銀行帳戶異常、網路帳號被盜用,都應立即向住家附近的警察局報案,並提供所有相關證據,例如:

  • 對話紀錄(訊息、通話錄音)
  • 轉帳證明、交易明細
  • 偽造文件的影本或照片
  • 可疑的網站連結、截圖

報案後,警方會進行調查,並協助您釐清狀況。

2. 向相關機構通報

  • 身分證件被冒用:立即向戶政事務所通報,並考慮申請補發新證。同時,也可以向聯徵中心申請個人信用報告,檢查是否有不明的貸款或信用卡申請紀錄。
  • 銀行帳戶被冒用:立即聯繫您的銀行,說明情況並要求止付或凍結相關帳戶,以避免損失擴大。
  • 網路帳號被盜用:立即向該網路平台(如臉書、LINE、電子郵件服務商等)的客服申訴,要求凍結或取回帳號控制權。

3. 妥善保存所有證據

從您發現異常開始,所有與詐騙相關的通訊紀錄、交易明細、偽造文件、截圖等,都請完整保存下來。這些都是未來警方調查、檢察官起訴,甚至您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向對方求償)時的重要證據。

4. 提高警覺,預防再受害

  • 保護個人證件:重要證件如身分證、健保卡、駕照、存摺等務必妥善保管。提供影本時,務必註明「僅供OO使用」並劃線,以防被不法利用。
  • 網路安全意識:不輕易點擊不明連結、不隨意提供個人資料給陌生人或可疑網站。對於要求提供身分證正反面翻拍照片、銀行帳戶資訊等敏感資料的要求,務必提高警覺,再三核實對方身分及目的。

結語

個資外洩與身分冒用是數位時代下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在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是保護自己權益的關鍵。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在面對這些困境時,不再感到無助,而是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保障自身的安全與權益。記住,您的警覺與行動,是保護自己的最佳防線!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個資外洩後,我該如何判斷是否被冒用?

A: 您可以留意是否有不明的金融交易通知、收到非您申請的貸款或信用卡照會電話、網路帳號出現異常登入紀錄或發布您不曾發布的內容、收到不明的催繳通知或法律文件等。若有任何疑慮,建議立即向相關機構(如銀行、聯徵中心、網路平台客服)查詢確認。

Q: 如果發現身分被冒用,我應該先做什麼?

A: 第一時間應立即向警方報案,提供所有您能收集到的證據。同時,根據被冒用的類型,向相關機構通報:例如身分證被冒用就通報戶政事務所和聯徵中心;銀行帳戶被冒用就聯繫銀行止付;網路帳號被盜用就向平台客服申訴。

Q: 報警後,我還需要做什麼?

A: 報警後,您應持續追蹤案件進度,並配合警方提供更多資訊。同時,務必保存所有與案件相關的通訊紀錄、交易明細、文件等,這些都是未來訴訟的重要證據。此外,也要持續監控個人信用報告和各類帳戶,避免損失擴大。

Q: 被冒用造成的損失,我可以求償嗎?

A: 是的,如果您的財產因身分被冒用而遭受損失,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您可以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向犯罪行為人請求損害賠償,以彌補您的財產損失。這需要您提供相關的損失證明。

Q: 偽造文書和詐欺有什麼不同?

A: 偽造文書是指不法分子製作或變造假文件,目的是讓文件看起來是真的,並足以造成損害。而詐欺則是利用各種手段(包括偽造文書)使人受騙,進而交付財物。在許多身分冒用案件中,偽造文書是詐欺的「手段」,兩者常常同時發生,但法律上是不同的罪名。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