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身份證遭冒用?解析台灣法律刑責與自保指南

身份證遭冒用?解析台灣法律刑責與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身分盜用法律責任
LINE

當您發現自己的身份證竟然被他人冒用,心中是否充滿了錯愕、憤怒與不安?身分盜用不僅可能導致財物損失,更可能讓您無辜捲入法律糾紛。別擔心,『律點通』理解您的困境,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法律對於身分證件偽造與冒用行為的嚴厲規範,並提供您最實用的自保指南,讓您不再感到無助。

身份證冒用,行為人會面臨哪些法律責任?

在台灣,針對國民身份證的偽造、變造或冒用行為,法律有明確且嚴格的規範。主要涉及《戶籍法》及《刑法》相關條文。

戶籍法:身分證犯罪的專屬條款

《戶籍法》第75條是針對國民身份證的偽造、變造與冒用所特別制定的法律,由於其專屬性,在處理這類案件時,通常會優先適用此條文。

《戶籍法》第75條: 「意圖供冒用身分使用,而偽造、變造國民身分證,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行使前項偽造、變造之國民身分證者,亦同。」 「將國民身分證交付他人,以供冒名使用,或冒用身分而使用他人交付或遺失之國民身分證,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 偽造或變造身份證: 如果有人憑空製作假的身份證,或修改您真實身份證上的資料(例如換照片、改姓名),並打算用來冒充身份,就可能觸犯本條第一項。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
  • 使用偽造或變造的身份證: 如果行為人持有並使用了這些假的或被修改過的身份證,無論是主動出示還是被動提供,只要造成損害,就觸犯本條第二項,刑責與偽造、變造相同。
  • 交付或冒用他人身份證: 如果是有人把您的身份證拿去給別人冒用,或是有人撿到或拿到您遺失的身份證後冒用您的身份,且造成損害,就觸犯本條第三項。最高可處三年有期徒刑。

刑法:複合式犯罪的加重處罰

除了《戶籍法》外,冒用身份證的行為也常伴隨其他犯罪,此時《刑法》的相關條文也會一併適用,甚至可能導致更重的刑責:

  • 偽造公印文罪(刑法第218條): 您的身份證上印有「內政部印」等公印文。如果偽造身份證的同時,也偽造了這些公印文,且其刑責較重,法院可能會依 「想像競合犯」 原則,從較重的「偽造公印文罪」來處罰,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
  • 詐欺罪(刑法第339條): 許多身份盜用行為最終都是為了詐騙財物或不法利益,例如冒名申請門號、辦理貸款、購物等。此時,冒用身份證的行為會與詐欺行為一同論處,常見的詐欺取財罪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且會與戶籍法條文依 「想像競合犯」 原則,從一重處斷。
  • 《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 當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多個罪名時,例如持變造的身份證去詐欺,法院會依據此條,從法定刑比較重的那個罪名來處罰,但不會重複處罰。

實際案例告訴您:法律如何追究責任?

「律點通」整理了兩個實務案例,幫助您更具體了解這些法律條文如何應用:

案例一:身分證遭變造冒名詐騙

張小姐的身份證不慎遺失,竟被不法集團撿到,將照片變造成另一名陌生人,並利用這張變造的身份證去多家通訊行申辦手機,或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讓張小姐收到許多不明帳單。

法院判決指出,這種行為不僅觸犯了 《戶籍法》第75條第2項「行使變造國民身分證罪」 ,也同時構成 《刑法》第339條「詐欺取財罪」 。由於《戶籍法》針對身份證的犯罪有特別規定,因此會優先適用。但因為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多個罪名(例如行使變造身份證又同時詐欺),法律上會依 《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 原則,選擇其中刑責較重的罪名來處罰,讓犯罪者負起應有的責任。

案例二:偽造身份證連同公印文一同偽造

李先生因為一時貪念,提供了自己的照片給詐欺集團,集團利用李先生的照片偽造了一張新的身份證,上面甚至偽造了「內政部印」的公印文,打算用來詐騙。

法院判決指出,這種偽造身份證的行為,除了觸犯 《戶籍法》第75條第1項「偽造國民身分證罪」 外,因為涉及到偽造身份證上的「內政部印」公印文,更同時觸犯了 《刑法》第218條第1項「偽造公印文罪」 。在台灣法律中,偽造公印文的刑責通常比單純偽造特種文書來得重。因此,同樣依 《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 原則,法院會選擇刑責較重的「偽造公印文罪」來論處,這代表偽造者的法律責任將會更為重大。

身分盜用被害人:您可以這樣保護自己!

請務必謹記: 妥善保管您的國民身份證,一旦發現遺失或遭竊,請務必立即採取行動!

  • 立即向戶政事務所申報掛失: 這是最重要且第一步的動作。申報掛失後,您的舊身份證即失效,能有效降低被冒用的風險。
  • 立即向警察機關報案: 向警方說明身份證遺失或遭竊的經過,並取得報案證明。這份證明在日後處理可能衍生的法律或財務問題時非常重要。
  • 切勿隨意出借或交付身份證件給他人: 即使是親友,也不應輕易將您的身份證件(包括影本)交付他人,特別是用途不明或可能用於冒名的情況。這不僅會讓您身陷險境,交付者本身也可能觸犯《戶籍法》第75條第3項的罪名。
  • 定期查詢聯徵信用紀錄: 您可以向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申請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確認是否有您不知情的貸款、信用卡或電信門號申請紀錄,及早發現異常。

結論:了解法律,保障您的權益

身分盜用是令人不安的經歷,但了解法律如何制裁這些不法行為,將能讓您更有底氣面對。台灣法律對於冒用他人身份證的行為有明確且嚴重的刑責,從《戶籍法》到《刑法》的各項條文,都旨在保護公民的身份資訊安全。作為被害人,您無需獨自承受,積極採取掛失、報案等自保措施,並了解法律的保障,將是您維護自身權益的關鍵。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身份證被冒用後,我會不會有法律責任?

A: 只要您在發現身份證遺失或被冒用後,立即向戶政事務所辦理掛失,並向警察機關報案取得報案證明,通常就不會因為他人冒用您的身份證而承擔法律責任。這些措施能證明您並非共犯或知情不報,而是受害者。

Q: 冒用我身份證的人會面臨什麼刑責?

A: 冒用您身份證的行為人,根據其行為態樣可能面臨不同的刑責:若為冒用您遺失的身份證,最高可處三年有期徒刑;若他們偽造或變造您的身份證並使用,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如果還涉及詐騙取財,或偽造身份證上的公印文,刑責可能更重,法院會從重處罰。

Q: 如果我的身份證只是遺失,但還沒被冒用,我該怎麼辦?

A: 即使還沒被冒用,也請您務必立即採取行動!首先,盡快向全國任一戶政事務所辦理身份證掛失。其次,到住家附近的警察局報案,取得受理證明單。這些步驟能有效阻斷身份證被冒用的可能性,並作為您日後澄清的依據。

Q: 我發現有不明帳單或貸款,可能是身份證被冒用造成,該怎麼辦?

A: 請您務必保留所有可疑的帳單、信件或貸款通知作為證據。接著,攜帶您的報案證明,向涉及的金融機構或電信公司說明情況,並請求協助調查或止付。同時,建議您向聯徵中心申請個人信用報告,確認所有被冒用的紀錄,並可向警方補充證據以利偵辦。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