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握方向盤?小心無照駕駛的「代價」!
嘿,年輕的你!是不是也曾幻想,騎上機車或開著車,載著朋友到處跑,享受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但如果你的駕照還沒考,或是駕照已經被吊銷、吊扣,卻忍不住想偷偷騎/開一下,心想「應該沒關係吧?」
請注意!這個「沒關係」,可能讓你付出遠超想像的代價!無照駕駛不只會罰錢,還可能讓你背上沉重的民事賠償,甚至吃上官司。今天,律點通就來幫你好好釐清,無照駕駛到底會面臨哪些嚴重的法律後果,讓你聰明避開風險,保護自己與家人!
無照駕駛,不只罰錢這麼簡單!
在台灣,無照駕駛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行政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如果你不幸肇事,還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1. 行政責任:罰鍰、禁止駕駛、甚至沒收車輛!
無照駕駛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來自《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罰則。這可不是小數目!
- 基本罰鍰: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1項第1款:「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未領有駕駛執照駕駛小型車或機車。」
這表示,只要你 沒考過駕照 就騎車或開車,或是 駕照被吊銷、註銷、吊扣 期間還開車,都會被處以 新臺幣六千元到二萬四千元 的罰鍰,而且警察會 當場禁止你繼續駕駛。你的車輛可能會被拖吊,你必須找有駕照的人來把車開走。
-
累犯加重: 如果你在 五年內 第二次以上無照駕駛被抓到,罰鍰會直接加重到 新臺幣二萬四千元!如果還因此 肇事導致他人重傷或死亡,你的車子甚至可能被 沒收!
-
車主連帶責任: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5項:「汽車所有人允許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之違規駕駛人駕駛其汽車者,除依第一項規定處罰鍰外,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一個月;五年內違反二次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五年內違反三次以上者,吊扣其汽車牌照六個月。但其已善盡查證駕駛人駕駛執照資格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注意而仍不免發生違規者,不在此限。」
這條很重要!如果你是跟家人或朋友借車,而他們 明知道你無照卻還把車借給你,那麼除了你被罰,車主本人也會被罰一樣的錢,而且車牌會被 吊扣一個月到六個月!這代表他們的車子在吊扣期間不能上路,會造成很大的不便。
- 特別提醒: 「無照駕駛」跟「未隨身攜帶駕照」是兩回事! 如果你有駕照,只是那天忘記帶出門,那屬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5條的「未隨身攜帶駕駛執照」,只會被罰三百到六百元。但如果你是根本沒有駕照,那才是嚴重的「無照駕駛」!
2. 民事賠償責任:賠到你叫不敢!
如果無照駕駛不幸發生事故,造成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除了行政罰鍰,你還必須面對高額的民事賠償。
-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民法》第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無照駕駛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因此導致車禍,造成他人受傷、車輛損壞等,你必須賠償對方的醫療費、修車費、工作損失、精神賠償等。法院通常會認為無照駕駛者有過失,除非你能證明事故發生與你無照駕駛完全無關。
- 車主連帶賠償: 如果車主明知你無照,卻還是把車借給你,那麼一旦發生事故,車主可能需要跟你一起,對受害者負 連帶賠償責任。這表示受害者可以選擇向你或車主請求全額賠償,誰都跑不掉!
3. 保險問題:強制險會賠,但會跟你追討!任意險可能不賠!
你可能會想:「我有保險,應該沒關係吧?」錯!保險不是萬靈丹。
- 強制險(強制汽車責任保險):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第1項:「被保險人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一條之一規定而駕車之情事,致被保險汽車發生汽車交通事故者,保險人仍應依本法規定負保險給付之責。但得在給付金額範圍內,代位行使請求權人對被保險人之請求權。」
強制險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所以即使你是無照駕駛,保險公司還是會先賠錢給受傷的對方。但重點來了!保險公司賠完錢後,會 轉頭向你(無照駕駛人)追討這筆錢!這就是所謂的「代位求償」,你最終還是得自己掏錢把保險公司墊付的錢還回去。
- 任意險(例如第三人責任險): 大部分的任意險保單都會有「無照駕駛不予理賠」的免責條款。也就是說,如果你無照駕駛肇事,保險公司很可能 拒絕賠償 你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這意味著,所有超出強制險給付範圍的賠償金額,你都必須 自己全額負擔!
這些案例告訴你:無照駕駛的真實代價!
來看看幾個真實發生在台灣的案例,你會更清楚無照駕駛的後果有多嚴重。
案例一:阿豪無照騎車撞傷人,保險公司先賠再追討!
阿豪(化名)還沒考取機車駕照,卻偷偷騎著家裡的機車出門。不幸的是,他在路上不小心撞傷了一位路人伯伯。路人伯伯受傷住院,醫藥費、看護費等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雖然阿豪是無照駕駛,但因為他有投保強制險,保險公司依法還是得先賠償路人伯伯的醫療費用和損失。然而,保險公司在賠付了路人伯伯 一百多萬元 後,立刻依據《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的規定,向阿豪 提出求償。法院最終判決阿豪必須把這一百多萬元還給保險公司。這筆錢,阿豪必須自己想辦法籌措,負擔非常沉重。
指導意義: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有強制險,也只是先幫你墊付給受害者,最終這筆錢還是會回到無照駕駛人身上。無照駕駛,你還是得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案例二:小志無照借車出事,借車的叔叔也遭殃!
小志(化名)沒有駕照,但他叔叔明知道他沒駕照,卻還是把車借給他開。結果,小志因為超速又逆向行駛,不幸撞死了人。被害人的家屬除了向小志請求賠償,也連帶向借車給小志的叔叔請求損害賠償。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志無照駕駛且嚴重違規,當然要負賠償責任。而小志的叔叔,明知小志無照還借車,沒有盡到妥善保管車輛的責任,同樣有過失。因此,法院判決小志和他的叔叔必須 連帶賠償 被害人家屬的損失。這筆賠償金額高達數百萬元,對兩家人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指導意義: 這個案例提醒所有車主,千萬不要把車借給沒有駕照的人!否則一旦出事,你可能也要跟著一起承擔龐大的賠償責任,甚至連車牌都會被吊扣!
無照駕駛的實務操作建議
為了避免讓自己陷入上述的困境,這裡有幾點實用建議:
1. 別再心存僥倖,趕快考取駕照!
這是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有了合法駕照,你才能真正安心上路,享受駕駛的樂趣,同時也保障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2. 絕對不要把車借給無照的人!
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學,只要對方沒有駕照,或是駕照處於吊銷、吊扣狀態,都請堅決拒絕借車。這不僅是保護對方,更是保護你自己,避免連帶責任。
3. 如果發現朋友無照駕駛,請勇敢勸阻!
你的一個提醒,可能就能避免一場悲劇。如果朋友堅持要無照駕駛,為了自身安全,也請不要搭乘他們的車輛,以免自己也成為受害者,甚至被認定「與有過失」而影響賠償金額。
結論:安全上路,從合法駕照開始!
無照駕駛的代價,遠比你想像的還要高。它不僅可能讓你面臨高額罰鍰、車輛沒收、車牌吊扣,還可能背負沉重的民事賠償,甚至吃上刑事官司。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事故,你可能得獨自面對所有後果,保險公司也不會幫你買單。
所以,別再心存僥倖,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安全,請務必考取合法駕照,遵守交通規則。這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對社會負責的表現!記住,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合法與安全的基礎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什麼情況會被認定是「無照駕駛」?
A: 在台灣,以下幾種情況都會被認定為無照駕駛:《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及第21條之1明確規定,包括:1. 從來沒有考取任何駕駛執照就開車或騎車。2. 雖然有駕照,但駕駛的車輛類型與駕照不符(例如只有機車駕照卻開小型車,就是「越級駕駛」)。3. 你的駕駛執照已經被吊銷、註銷,或是在吊扣期間仍然駕車。4. 使用偽造、變造或以不法方式取得的駕照。
Q: 無照駕駛發生事故,保險會賠嗎?
A: 這要分兩種保險來看: 強制險(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會賠。根據《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即使你是無照駕駛,保險公司仍會先賠償受害者的醫療費、財物損失等,以保障受害人的權益。但請注意,保險公司賠付後,會 轉頭向你(無照駕駛人)代位求償,也就是你最終還是得把這筆錢還給保險公司。 任意險(例如第三人責任險):通常不賠。大部分的任意險保單中,都會有「無照駕駛不予理賠」的免責條款。這表示,如果你無照駕駛肇事,保險公司很可能拒絕賠償你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所有超出強制險給付範圍的賠償金額,你都必須自己全額負擔。
Q: 我把車借給沒駕照的朋友開,如果他肇事,我會有責任嗎?
A: 是的,你會有責任,而且責任不輕! 行政責任: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5項,如果你明知道朋友無照卻還把車借給他開,除了你朋友會被罰外,你這位車主也會被處以相同的罰鍰,而且你的汽車牌照會被吊扣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 民事賠償責任:在民事上,如果你的朋友無照駕駛肇事,且你明知他無照仍提供車輛,法院可能會認定你與無照駕駛人負 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這表示受害者可以向你或你的朋友請求全額賠償,你可能要跟朋友一起承擔龐大的賠償金額。
Q: 如果我無照駕駛,但事故明明是對方的錯,我還是要負責嗎?
A: 你仍需負擔行政責任,但民事賠償責任則需看具體情況判斷。 行政責任:即使事故是對方的錯,你無照駕駛的行為本身就違反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以你仍然會被處以無照駕駛的罰鍰,這是跑不掉的。 民事賠償責任:法院會審酌你的無照駕駛行為與事故發生之間是否存在「相當因果關係」。如果能證明事故完全是對方的過失造成,且你的無照駕駛行為(例如駕駛技術、是否熟悉交通法規等)與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關聯,那麼你在民事賠償上的責任可能會減輕甚至免除。但這需要你提出證據來證明,實務上仍可能面臨爭議。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名譽受損求償指南:公眾人物如何捍衛自身權益?
身為公眾人物,名譽是您的第二生命。當不實言論或惡意攻擊侵害您的名譽時,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本文將深入淺出解析台灣名譽權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精神慰撫金的計算方式、回復名譽的途徑,並透過實際案例,提供您實用的法律自保與求償策略,讓您不再孤單面對網路霸凌與惡意誹謗。
名譽受損怎麼辦?誹謗求償關鍵證據與法律指南
遭遇名譽權侵害,卻不知如何提告求償?本文為您深入解析台灣名譽權侵害的法律構成要件與舉證責任,透過白話法條說明與實務案例,教您如何有效蒐證、證明損害,並避開常見訴訟盲點,助您捍衛自身權益,成功爭取應有的賠償。
商業信用受損別慌!掌握法律武器捍衛權益
您的商業信用遭受不實言論侵害嗎?本文律點通將深入解析台灣《刑法》與《民法》中關於妨害信用與誹謗的相關法條,透過生活化案例,教您如何辨識信用損害、蒐集證據,並掌握法律求償與回復名譽的關鍵步驟。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