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無照駕駛被告:車禍、罰款、保險,您不可不知的法律後果與自保之道

無照駕駛被告:車禍、罰款、保險,您不可不知的法律後果與自保之道

律點通
2025-06-27
5分鐘
刑事交通法律民事賠償
LINE

無照駕駛被告:釐清法律責任,掌握自保關鍵

您是否正因無照駕駛而感到焦慮不安?無論是收到罰單,或是更不幸地捲入交通事故,面對法律問題總是令人手足無措。身為「律點通」,我理解您此刻的困惑與壓力。這篇文章將以白話方式,帶您一次看懂無照駕駛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包括行政罰、民事賠償,以及最重要的保險問題,並提供您實用的應對策略。

什麼是「無照駕駛」?不只沒駕照才算!

很多人以為「無照駕駛」就是從來沒考過駕照。事實上,法律上的認定比您想像的更廣泛,涵蓋了以下幾種情況:

  • 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這是最常見的,也就是您從未考取任何駕照就開車或騎車。
  • 駕照已被吊銷、註銷仍駕駛:您的駕照已被監理機關取消資格,卻仍然駕車。
  • 駕照吊扣期間駕駛:駕照被暫時收回(吊扣),但在吊扣期間您仍駕車。
  • 越級駕駛:例如只持有輕型機車駕照卻駕駛重型機車,或持有普通駕照卻駕駛營業用車輛。
  • 外國駕照未經認可:在台灣駕駛,原則上必須持有我國監理機關核發或認可的駕照。即使您持有國際駕照或外國駕照,若未經台灣監理機關換發或簽證,通常仍會被認定為無照駕駛。

特別提醒:「牽車」不等於「駕駛」 :單純的「牽車」若無實際操控車輛行駛,原則上不構成駕駛。但實務上,法院會綜合考量客觀事實(如距離、車輛狀態)及證人證詞來判斷是否構成實際駕駛行為。例如,在某案例中,當事人辯稱僅牽機車前往報廢場,但法院考量其住處與地點距離遠且無報廢紀錄,最終仍認定其有駕駛行為,裁處罰鍰。

無照駕駛的行政罰款與車主責任

當您被認定為無照駕駛,首先會面臨的是行政罰款: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1項第1款:「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未領有駕駛執照駕駛小型車或機車。」

這表示,只要您未領有駕照駕駛小型車或機車,就會被罰款新台幣6,000元至24,000元,並會被當場禁止繼續駕駛。

車主也要注意! 如果您是車輛所有人,卻允許無照的人駕駛您的車輛,您也會有連帶責任: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5項:「汽車所有人允許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之違規駕駛人駕駛其汽車者,除依第一項規定處罰鍰外,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一個月;五年內違反二次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五年內違反三次以上者,吊扣其汽車牌照六個月。但其已善盡查證駕駛人駕駛執照資格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注意而仍不免發生違規者,不在此限。」

這條文提醒車主,借車給別人務必確認對方有合法駕照,否則除了駕駛人受罰,您的車牌也可能被吊扣。

無照駕駛發生車禍,民事賠償責任有多重?

無照駕駛本身是違規行為,若因此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您將面臨嚴重的民事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91-2條本文:「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

這兩條文確立了,只要您有過失導致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無照駕駛本身,就可能被法院認定為一種「過失」,甚至被推定有過失,除非您能證明您的無照行為與事故發生完全無關。

受害人也有責任?「與有過失」原則

《民法》第217條第1項:「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如果車禍的受害人本身也有過失(例如未遵守交通號誌、未注意車前狀況等),法院會依照這個原則,酌情減輕您的賠償金額。這是在民事求償中,您可以主張的重要權利。

保險怎麼賠?強制險與任意險大不同

談到車禍,保險是大家最關心的部分。無照駕駛對保險理賠的影響,強制險和任意險有著天壤之別。

強制險:保障受害人,但保險公司會向您追償

強制險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能迅速獲得基本保障。因此,即使您是無照駕駛導致車禍,保險公司仍必須對受害人給付保險金。但請注意,保險公司在給付後,有權向您追討這筆錢。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第1項第5款:「被保險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致被保險汽車發生汽車交通事故者,保險人仍應依本法規定負保險給付之責。但得在給付金額範圍內,代位行使請求權人對被保險人之請求權:…五、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一條或第二十一條之一規定而駕車。」

這就是所謂的「保險代位求償權」。簡言之,保險公司先幫您賠償受害人,然後再向您要回來。

任意險:可能不理賠!

您額外投保的第三人責任險(任意險),情況就不同了。任意險屬於商業保險,保險公司可以依據保單條款約定免責事由。通常,保險契約中會明確載明「無照駕駛」為不予理賠的免責條款。這意味著,若您無照駕駛發生事故,您的任意險可能不會啟動理賠,所有賠償金額將由您自行負擔。

實務案例解析:從別人的經驗學教訓

為了讓您更了解實際情況,我們來看看兩個法院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我只是「牽」車,這樣也算駕駛嗎?

小張從未考過駕照,有一天他想把家裡報廢的機車牽到回收場。為了省力,他發動了機車,想說只是慢慢滑行一小段路。沒想到,在路上被警察攔下,以無照駕駛開單。小張覺得很冤枉,辯稱自己只是「牽車」,沒有真的「騎」。

法院怎麼說?法院最終駁回了小張的抗辯。法官考量到小張住家距離回收場很遠,而且那輛機車根本沒有報廢紀錄。綜合員警的證詞,法院認為小張確實有發動並操控機車行駛的行為,因此認定他構成無照駕駛,裁處罰鍰。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您覺得只是短距離移動或「牽」一下,只要有實際操控車輛行駛的事實,就可能被認定為駕駛。

案例二:無照駕駛出車禍,保險公司會幫我賠嗎?

陳先生因為駕照被吊扣,卻心存僥倖無照駕駛,結果不小心自撞護欄,導致車上的朋友受了重傷。保險公司依照強制險規定,先賠付了受傷的朋友。隨後,保險公司轉向陳先生追討這筆賠償金。陳先生辯稱,他已經和受傷的朋友達成和解,而且朋友明知他無照還願意搭乘,也有部分過失。

法院怎麼說?法院判決陳先生必須償還保險公司代位求償的金額。法院認定陳先生無照駕駛有過失,但同時也採納了「與有過失」原則,認為受傷的朋友明知陳先生無照仍搭乘,也有30%的過失,因此適度減輕了陳先生的賠償責任。至於陳先生與朋友的和解,因為沒有經過保險公司同意,所以對保險公司不具拘束力。這個案例清楚說明,強制險會先賠給受害人,但無照駕駛的您最終還是要面對保險公司的追償。

無照駕駛被告,我該怎麼辦?實用應對建議

  1. 切勿肇事逃逸:無論您是否有駕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務必立即報警處理並留在現場。無照駕駛是違規,但肇事逃逸將面臨更嚴重的刑事責任。
  2. 配合調查,釐清事實:誠實向警方說明事發經過,並配合筆錄製作。若有其他證據(如行車記錄器、目擊證人),應主動提供。
  3. 評估民事賠償責任:若造成他人受傷或財損,您需負民事賠償責任。請主動與對方溝通,討論和解可能性。若對方也有過失,務必主張「與有過失」原則,以減輕您的賠償金額。
  4. 了解保險理賠狀況:聯繫您車輛的保險公司,確認強制險是否已對受害人給付,以及任意險是否因無照駕駛而免責。對於強制險的代位求償,可與保險公司協商還款方式。
  5. 處理行政罰款:收到罰單後,請按時繳納罰款。若對舉發內容有異議,應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申訴。

結論:正視問題,積極面對

無照駕駛不僅是交通違規,更可能帶來沉重的法律與經濟負擔。面對無照駕駛的指控或事故,最重要的是冷靜下來,正視問題。了解您的法律責任,積極配合處理,並妥善與受害人及保險公司溝通,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損害。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幫助您渡過難關。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只是駕照過期忘了換發,這樣算無照駕駛嗎?會被罰嗎?

A: 駕照逾期未換發,在行政罰上仍可能被視為違反相關規定而受罰,但通常不會被視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所指的「未領有駕駛執照」。實務上,多數法院會將其視為行政管理問題,而非刑法上加重責任的「無照駕駛」。然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建議您盡快辦理換發手續,確保駕照處於有效狀態。

Q: 如果我借車給朋友,結果他無照駕駛出車禍,身為車主我會有什麼責任?

A: 身為車主,如果您明知或應知朋友無照仍允許他駕駛您的車輛,將會面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第5項的行政處罰,除了罰款外,您的汽車牌照也會被吊扣1至6個月。在民事賠償方面,法院會審酌您是否「明知」或「應知」對方無照且該允許行為與事故有因果關係。若您能證明已善盡查證義務或無從知悉,則可能免責。因此,借車前務必確認對方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駕照。

Q: 無照駕駛出車禍,如果對方也有錯,我的賠償金額可以減少嗎?

A: 是的,可以。根據《民法》第217條第1項的「與有過失」原則,如果交通事故的發生或損害的擴大,被害人本身也有過失(例如闖紅燈、未依規定行駛等),法院會依照其過失比例,酌情減輕您應負的賠償金額。在協商和解或訴訟過程中,您可以提出對方過失的事證,爭取減輕賠償責任。

Q: 無照駕駛發生車禍後,我跟受害人私下和解了,保險公司還會向我追討嗎?

A: 如果涉及到強制險的理賠,即使您與受害人私下達成和解,若該和解內容影響到保險公司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29條第1項第5款規定對您的代位求償權,且未經保險公司同意,那麼保險公司不受該和解的拘束,仍有權向您追討其已給付給受害人的保險金。因此,若要和解,建議您與保險公司溝通,或將保險公司納入和解協商中。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