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車禍肇逃別怕!被害人必知的民事求償權益與實用指南

車禍肇逃別怕!被害人必知的民事求償權益與實用指南

律點通
2025-06-25
5分鐘
刑事交通事故民事賠償
LINE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被害人您該如何自保與求償?

當您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而肇事者卻冷酷地選擇逃逸時,那種身心受創的感覺,往往令人感到無助又憤怒。面對這種情況,您可能會疑惑:我的權益該如何保障?我能向誰求償?別擔心!作為您的法律顧問「律點通」,我們將用最白話的方式,為您完整解析肇事逃逸案件中,交通事故被害人的民事求償權利,並提供實用的應對指南,幫助您為自己討回公道。

釐清您的求償基礎: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在台灣,交通事故的民事求償,最主要依據的是《民法》中的「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規定。簡單來說,只要肇事者的行為(無論是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了您的權利,導致您受損害,他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條法規是您請求賠償的根本依據。無論肇事者是開車不小心(過失),還是惡意衝撞(故意),只要造成您的身體受傷、車輛毀損或財物損失,您都可以依此條文向他求償。

更進一步,如果肇事者違反了旨在保護用路人安全的交通法規(例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規定駕駛應注意車前狀況),且因此造成您的損害,法律會推定他有過失,除非他能證明自己完全沒有錯。

您可以請求哪些賠償?

當您因交通事故受傷時,可以請求的賠償範圍包含多個面向,旨在彌補您所遭受的各種損失:

  • 醫療費用: 所有因治療傷勢所產生的費用,包括掛號費、藥費、手術費、住院費等,憑收據實報實銷。
  • 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損失: 如果您的傷勢影響了工作能力,導致收入減少或無法工作,可以請求這部分的損失。法院會根據您的職業、薪資、傷勢對工作能力的影響程度來計算。
  • 增加生活上之需要: 因傷勢而額外產生的必要開銷,例如:
  • 看護費: 若您因傷勢需要他人照護,無論是請專業看護或家人照顧,都可以請求這筆費用。即使是家人照顧,實務上法院也會酌情給予費用。
  • 交通費: 因就醫、復健等往返醫院的交通費用。
  • 輔具費用: 如輪椅、拐杖等必要的醫療輔具費用。
  • 精神慰撫金: 這是指您因身體或健康受侵害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法律允許您請求一筆精神賠償。這筆金額沒有固定標準,法院會綜合考量雙方的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傷勢輕重、治療時間、痛苦程度等因素來酌定一個合理的金額。

《民法》第193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肇事逃逸的刑事與行政責任

肇事逃逸不僅是道德上的譴責,在法律上更是嚴重的刑事犯罪與行政違規。肇事者將面臨:

  • 刑事責任: 依據《刑法》第185條之4,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行政罰: 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第4項,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這些嚴重的法律後果,雖然不能直接賠償您的損失,但卻能讓肇事者付出代價,也為您後續的民事求償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因為刑事判決往往會影響民事責任的認定。

強制險:您最基本的保障

即使肇事者逃逸,您也無須擔心求償無門。台灣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規定,所有汽機車都必須投保強制險,這是一種「無過失責任」的保險。這意味著,無論肇事者是否有過失、是否逃逸,只要事故發生造成您體傷,您都可以直接向肇事車輛的強制險保險公司請求保險給付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7條:「因汽車交通事故致受害人傷害或死亡者,不論加害人有無過失,受害人均得依本法規定請求保險給付或向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請求補償。」

強制險提供的是最基本的保障,對於醫療費用、失能、死亡等有固定的給付金額上限。這筆錢能讓您在第一時間獲得救助,減輕經濟壓力。

實務案例解析:從故事看懂賠償

法律條文可能有些抽象,讓我們透過兩個實際的案例,看看法院是如何判斷和計算賠償金額的:

故事一:警員追緝肇事車,卻遭重傷求償千萬

小張是一名警員,在一次追緝肇事車輛的過程中,肇事者為了逃避警方,不顧小張部分身體仍在車外,竟猛踩油門加速逃逸,最終導致車輛失控翻覆,小張因此背部脊椎閉鎖性骨折,下身麻痺,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與工作能力。小張向肇事者請求醫療費、喪失勞動能力損失和精神慰撫金,總計超過千萬元。

法院審理後認為,肇事者明知其行為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卻仍執意為之,對小張的傷害具有「不確定故意」。最終,法院判決肇事者應賠償小張醫療費用、喪失勞動能力損失以及高達數百萬元的精神慰撫金,合計近千萬元。

律點通解析: 這個案例說明,即使肇事者不是直接想傷害您,但若其行為明知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卻仍為之(法律上稱為「不確定故意」),仍需負擔重大的賠償責任。肇事逃逸本身,特別是伴隨危險駕駛,會加重肇事者的過失甚至被認定為故意,導致高額賠償。

故事二:腳踏車輕微擦撞肇逃,小額求償也成功

小陳騎腳踏車時,被一輛汽車擦撞,導致他上肢輕微挫傷,但汽車駕駛卻直接逃逸了。小陳報警處理後,向肇事者請求醫藥費、薪資損失和精神慰撫金。

法院認定肇事者未注意車前狀況且肇事逃逸,應負全部過失責任。最終判決肇事者需賠償小陳醫藥費、薪資損失以及數萬元精神慰撫金,合計約6萬多元。

律點通解析: 這個案例是典型的肇事逃逸民事求償。它告訴我們,即使是輕微的傷勢,只要有證據支持,受害人仍可請求醫療費、薪資損失和精神慰撫金。肇事逃逸行為本身,會強化肇事者的過失責任,對被害人求償有利。

重要的考量:過失相抵

即使肇事者肇事逃逸,若您自身對事故的發生也有部分過失,法院仍可能適用「過失相抵」原則,酌情減輕肇事者的賠償金額。

《民法》第217條第1項:「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例如,如果肇事者肇事逃逸,但事故發生的原因也包含您闖紅燈,那麼法院在計算賠償時,會根據雙方的過失比例來分擔責任。肇事逃逸是肇事者在事故後的行為,與事故發生的原因(過失)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因此法院在判斷事故發生時的過失比例時,仍會將雙方的過失納入考量。

交通事故被害人實用指引:為自己爭取權益

遭遇肇事逃逸,您應該這樣做:

  1. 立即蒐證:黃金時間不容錯過
  • 報警處理: 務必第一時間報警,讓警方到場處理並製作筆錄。
  • 保留現場: 在安全許可下,不要移動車輛或破壞現場,拍攝多角度照片、錄影,記錄車輛位置、損壞情況、人員傷勢、路況、天候等。
  • 尋找證據: 查看附近是否有行車記錄器、監視器畫面,並尋找目擊證人,留下他們的聯絡方式。
  1. 就醫與醫療紀錄:求償的重要依據
  • 立即就醫: 無論傷勢輕重,都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事故經過。
  • 保留單據: 妥善保存所有醫療收據、診斷證明書、病歷資料。這些是請求醫療費用、勞動能力損失和精神慰撫金的關鍵證據。
  1. 損害評估:量化您的損失
  • 車輛或財物損壞: 保留維修估價單、修復收據。
  • 勞動能力損失: 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說明休養期間及對工作能力的影響,並提供薪資證明。
  1. 選擇求償途徑:適合您的管道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若肇事者有刑事責任(如過失傷害、肇事逃逸),您可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一併提起民事訴訟,程序簡便且免繳裁判費。
  • 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若無刑事訴訟或您選擇不附帶,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 調解/和解: 您可以向鄉鎮市區公所調解委員會或法院聲請調解,或直接與肇事者協商和解。這是最快速解決爭議的方式,但務必確認和解內容保障您的權益。

結論:為自己發聲,爭取應得權益

遭遇肇事逃逸固然令人氣憤與無助,但請記住,法律是您最強大的後盾。從事故發生當下的蒐證,到後續的醫療紀錄保存與損害評估,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了解您的民事求償權利、善用強制險保障,並選擇最適合您的求償途徑,您就能為自己爭取到應有的賠償。勇敢為自己發聲,讓肇事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肇事逃逸案件中,我一定能拿到賠償嗎?

A: 不一定能拿到全額賠償,但法律保障您有請求賠償的權利。首先,強制險會對您的體傷部分進行基本給付,這部分是無過失責任,即使肇事者逃逸也能申請。至於超出強制險範圍的損失(如車損、較高額的醫療費、精神慰撫金等),則需向肇事者請求。能否實際拿到賠償,取決於您是否能成功找到肇事者、證明其過失、證明您的損害,以及肇事者是否有資力賠償。若肇事者無資力,即使勝訴也可能難以執行。

Q: 精神慰撫金大概能請求多少?有沒有固定標準?

A: 精神慰撫金沒有固定標準或計算公式。法院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來酌定,包括您的傷勢輕重、治療期間、對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影響、您的職業、學歷、經濟狀況,以及肇事者的過失程度、經濟能力等。因此,即使是類似的傷勢,不同案件的判決金額也可能有所差異。實務上從數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取決於個案情節的嚴重性。

Q: 如果肇事者肇事逃逸後被找到,但他說他沒錢賠怎麼辦?

A: 即使肇事者聲稱沒錢,您仍可透過法律途徑取得「債權憑證」或「執行名義」(如法院判決書)。取得判決後,您可以聲請強制執行,查封肇事者的財產(如銀行存款、不動產、薪資等)。若肇事者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您會拿到債權憑證,待未來肇事者有財產時再聲請執行。此外,強制險仍會對您的體傷部分進行基本給付,這部分不受肇事者資力影響。

Q: 我的商業保險(如車體險)會因為對方肇事逃逸而拒賠嗎?

A: 這取決於您的保險契約條款。許多商業保險契約會將「肇事逃逸」列為不保事項,但這通常是指被保險人(也就是您)自己肇事逃逸的情況。如果肇事逃逸的是對方,而您是被害人,您的車體險通常不會因此拒賠,而是會依約理賠後,再由保險公司向肇事者代位求償。若保險公司以對方肇事逃逸為由拒賠您的車體險,您應仔細審閱保險契約條款,並可尋求法律協助確認其拒賠理由是否合理。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