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車禍被告指南:過失、肇逃刑責與自保策略

車禍被告指南:過失、肇逃刑責與自保策略

律點通
2025-06-25
5分鐘
刑事交通事故刑事法律
LINE

您好,我是律點通。面對突如其來的車禍官司,想必您感到徬徨不安,甚至對法律條文感到陌生。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幫助您理解交通事故中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以及如何在法律程序中保護自己的權益。

事故後,您可能面臨哪些刑事責任?

交通事故可能觸犯的刑事責任主要包括過失致死罪過失傷害罪,以及最常引起爭議的肇事逃逸罪。若您有特定違規行為,如無照或酒駕,還可能面臨加重刑責。

1. 過失傷害罪與過失致死罪

這類罪名是基於「過失」所成立,也就是說,您在駕駛時沒有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導致他人受傷或死亡。

  • 過失傷害罪 (刑法第284條): 當您因疏忽導致他人受傷,可能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若致人重傷,刑責更重。

  • 過失致死罪 (刑法第276條): 若因過失導致他人死亡,則可能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白話解釋: 「過失」的關鍵在於您是否「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例如,超速、未注意車前狀況、闖紅燈、未保持安全距離等,都可能被認定為過失。法院會根據當時的天候、路況、視線等客觀條件,判斷您是否已採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2. 肇事逃逸罪:即使無過失也可能成立!

這是一個許多人容易誤解的罪名,也是交通事故中最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刑法第185-4條 (肇事逃逸罪) 明確規定: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白話解釋: 肇事逃逸罪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確保車禍發生後,傷者能及時獲得救治,並釐清事故責任。這條法律的重點在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後,您是否有留在現場並採取必要措施」。

請注意: 即使您認為自己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過失,只要您是事故的當事人,且事故造成了人員死傷,您就有義務留在現場、協助救護並報警。如果您擅自離開,仍可能構成肇事逃逸罪,只是在沒有過失的情況下,刑責可能減輕或免除。但「減輕或免除」不代表「不成立」,您仍會面臨法律程序。

3. 加重情節:無照、酒駕的嚴重性

若您在肇事時有特定違規行為,刑責將會更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 規定:

「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一、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二、駕駛執照經吊銷、註銷或吊扣期間駕車。三、酒醉駕車。…」

白話解釋: 這條規定是針對過失傷害或過失致死罪的加重條款。如果您在無照駕駛、駕照被吊銷/註銷/吊扣期間駕車,或酒駕的情況下肇事致人死傷,法院可以(過去是「應」)加重您的刑期。這代表法院有更大的裁量權,但對於情節嚴重者,仍會從重處罰。

實務案例解析:從故事看法律

法律條文可能抽象,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案例,了解這些法律如何應用在真實世界中:

案例一:小陳的無照肇事與肇逃

小陳因為沒有駕照,卻私自開車上路。不幸的是,他因為一時疏忽,撞上了行人,導致對方傷重不治。更糟糕的是,小陳因為心慌,竟然選擇逃離現場。在法院審理時,雖然小陳坦承犯行,但法官考量他無照駕駛、未注意車前狀況的過失情節非輕,又肇事致人死亡且逃逸,因此判處他相應的刑責。儘管被害人可能也有部分疏忽,法院在量刑時會將此納入考量,但這並不代表小陳可以完全免責。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無照駕駛是嚴重的違規行為,一旦肇事,後果將非常嚴重。

案例二:小李的「被撞」肇逃爭議

小李開著小貨車,在路上好好行駛,沒想到後方一輛闖紅燈的機車直接撞上了他的車尾,機車騎士倒地受傷。小李下車查看,發現騎士倒地抽搐,但他心想:「明明是對方闖紅燈撞我,我沒錯啊!」於是就直接開車離開了。後來,小李還是被依肇事逃逸罪起訴。法院最終認定小李構成肇事逃逸罪。這個案例的重點在於,即使您對事故的發生沒有過失,只要您是事故當事人,且造成了人員死傷,您就有義務留在現場協助處理。 小李雖然無過失,但他的逃逸行為仍觸犯了法律。

事故發生當下,我該怎麼做?

重要提醒: 發生交通事故,無論大小,請務必冷靜應對,並遵循以下步驟,這不僅是法律義務,也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1. 立即停車並開啟警示燈: 確保自身及其他用路人安全,避免二次事故。
  2. 確認傷者狀況並立即報警及叫救護車: 這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避免肇事逃逸罪的關鍵。即使傷勢看似輕微,也應請專業人員評估。
  3. 保護現場: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保持事故現場原狀,等待警方處理。若需移動車輛,應先標記位置。
  4. 配合警方調查: 誠實提供事故經過、個人資料及聯絡方式。
  5. 切勿擅自離開現場: 即使您認為自己沒有過失,或被害人傷勢不重,擅自離開都可能構成肇事逃逸罪,後果嚴重。

後續法律程序,我該注意什麼?

當您成為肇事者被告時,接下來的法律程序可能會讓您感到壓力。以下是一些實務建議:

  • 積極與被害人或家屬溝通,嘗試和解賠償: 雖然民事賠償不直接影響刑事定罪,但在量刑階段,若能積極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並賠償損失,展現悔意,將是法院從輕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
  • 坦承犯行,展現悔意: 若確實有過失或肇事逃逸行為,及早坦承並表達悔意,有助於爭取較輕的刑度,甚至可能獲得緩刑的機會。

結論:理解法律,積極應對

面對交通事故的刑事責任,了解相關法條和實務判斷至關重要。記住,遵守交通規則是根本,而事故發生後,不逃避、積極面對更是關鍵。 即使您認為自己沒有過失,也務必留在現場處理。積極配合調查、展現誠意,並嘗試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將有助於您在法律程序中爭取到最有利的結果。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在徬徨時刻提供一些指引。理解法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不是故意的,為什麼還是會被告?

A: 交通事故中的刑事責任,通常不是基於「故意」,而是基於「過失」。過失是指您在駕駛時沒有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例如未注意車前狀況、超速、未保持安全距離等,因此導致他人受傷或死亡。即使您主觀上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只要客觀上您的行為與事故結果之間有因果關係,且您能預見卻未避免,就可能構成過失犯罪。

Q: 聽說肇事逃逸很嚴重,即使我沒錯也會成立嗎?

A: 是的,即使您對事故的發生沒有過失,只要您是交通事故的當事人,且事故造成了人員死傷,您就有義務留在現場、協助傷者並報警。如果您擅自離開,仍可能構成肇事逃逸罪。雖然法律規定在無過失的情況下,刑責可能減輕或免除,但「成立」與「處罰」是兩回事,您仍會面臨偵查與審判程序。

Q: 如果對方也有錯,我的責任會比較輕嗎?

A: 被害人若有過失(例如未遵守交通規則),這通常會影響民事賠償的比例,但在刑事責任的認定上,並不會直接免除您的過失責任。不過,法院在量刑時會將被害人的過失納入考量,作為從輕量刑的因素之一,以符合罪刑相當原則。這代表您的刑期可能因此較輕,但仍需負擔刑事責任。

Q: 我沒錢賠償,會影響我的刑期嗎?

A: 實務上,法院在量刑時會將被告的犯後態度、有無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及賠償損失等情狀納入考量,作為裁量刑罰輕重的重要依據。積極和解賠償通常會被視為有利的量刑因素,有助於爭取緩刑或較輕的刑期。雖然法律並未強制要求您必須賠償才能減刑,但若未能達成和解,您可能會失去一個重要的減輕刑期機會。被害人仍可透過民事訴訟向您求償。

Q: 發生車禍當下,我該做什麼才不會被說肇事逃逸?

A: 最重要的是「留在現場」。具體步驟包括:立即停車並開啟警示燈、確認傷者狀況並立即報警(撥打110)及叫救護車(撥打119)、保護現場(在安全前提下保持原狀或標記位置)、配合警方調查,並提供個人資料與聯絡方式。即使您認為自己沒錯,也要完成這些步驟,切勿擅自離開。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