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駕駛被告必讀:肇事逃逸後,您將面對的民事求償與應對之道
身為一名職業駕駛,每天在路上奔波,最不希望遇到的就是交通事故。然而,若不幸捲入肇事逃逸案件,除了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外,更讓人頭痛的是受害人隨之而來的民事求償。這不僅關係到您的財產,更可能影響您的職業生涯。
別擔心!律點通今天就來為您深入剖析肇事逃逸案件中,您可能面臨的民事賠償項目、相關法律依據,並提供實務應對建議,幫助您釐清狀況,從容應對。
一、您可能被請求的民事賠償依據是什麼?
當您被指控肇事逃逸時,受害人通常會依據《民法》和《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向您主張損害賠償。這些法律規定了駕駛人應負的責任:
1. 《民法》侵權行為規定:賠償損害的基本原則
民法是處理私人糾紛的根本大法。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您的駕駛行為有過失(例如: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保持安全距離、闖紅燈等),導致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就構成侵權行為,需要負賠償責任。即便您有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民事賠償的基礎仍是您在事故當下的「過失」行為。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條文的意思是,只要您因為故意或不小心(過失)的行為,侵害了別人的權利(例如造成對方受傷或車損),您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此外,針對動力車輛的交通事故,《民法》也有特別規定:
- 《民法》第191條之2: 明確指出汽車、機車等動力車輛的駕駛人,在使用中造成他人損害,應負賠償責任。這強化了駕駛人在事故中的賠償義務。
若事故造成對方受傷或死亡,您還可能面臨以下賠償請求:
-
《民法》第193條: 如果對方因傷勢喪失或減少了工作能力,或增加了生活上的必要開銷(如醫療費、看護費),您就需要賠償這些損失。
-
《民法》第195條: 這條文處理的是非財產上的損害,也就是俗稱的「精神慰撫金」。
《民法》第195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簡單來說,如果對方因為事故身體或健康受損,即使沒有直接的財產損失,但因精神上遭受痛苦,也可以向您請求一筆精神賠償金。這筆金額會考量雙方的身分、地位、經濟狀況、您的加害程度以及對方受傷的痛苦程度來決定。
2.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基本保障與代位求償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旨在提供交通事故受害人最基本的保障。這部法律採「無過失責任」原則,也就是說,不論肇事者有沒有過失,受害人都可以向保險公司請求基本保險給付。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7條: 規定受害人可以向保險公司或「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簡稱特別補償基金)申請保險給付或補償。這意味著,即使您肇事逃逸,對方仍可透過這些管道獲得初步的醫療或死亡給付。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2條: 明確指出,保險公司或特別補償基金支付給受害人的金額,會從您應賠償的總金額中扣除。這對您而言是好事,因為可以減少您需要直接支付的賠償金額。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4條: 規定了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後的處理義務,包括救護傷者和報警。肇事逃逸行為正是違反了這項義務。
二、民事求償的範圍與計算
對方通常會向您請求以下幾大類的賠償:
| 賠償類型 | 具體項目 | 說明
職業駕駛被告必讀:肇事逃逸後,您將面對的民事求償與應對之道
身為一名職業駕駛,每天在路上奔波,最不希望遇到的就是交通事故。然而,若不幸捲入肇事逃逸案件,除了可能面臨的刑事責任外,更讓人頭痛的是受害人隨之而來的民事求償。這不僅關係到您的財產,更可能影響您的職業生涯。
別擔心!律點通今天就來為您深入剖析肇事逃逸案件中,您可能面臨的民事賠償項目、相關法律依據,並提供實務應對建議,幫助您釐清狀況,從容應對。
一、您可能被請求的民事賠償依據是什麼?
當您被指控肇事逃逸時,受害人通常會依據《民法》和《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向您主張損害賠償。這些法律規定了駕駛人應負的責任:
1. 《民法》侵權行為規定:賠償損害的基本原則
民法是處理私人糾紛的根本大法。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您的駕駛行為有過失(例如: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保持安全距離、闖紅燈等),導致他人受傷或財物損失,就構成侵權行為,需要負賠償責任。即便您有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民事賠償的基礎仍是您在事故當下的「過失」行為。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這條文的意思是,只要您因為故意或不小心(過失)的行為,侵害了別人的權利(例如造成對方受傷或車損),您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此外,針對動力車輛的交通事故,《民法》也有特別規定:
- 《民法》第191條之2: 明確指出汽車、機車等動力車輛的駕駛人,在使用中造成他人損害,應負賠償責任。這強化了駕駛人在事故中的賠償義務。
若事故造成對方受傷或死亡,您還可能面臨以下賠償請求:
-
《民法》第193條: 如果對方因傷勢喪失或減少了工作能力,或增加了生活上的必要開銷(如醫療費、看護費),您就需要賠償這些損失。
-
《民法》第195條: 這條文處理的是非財產上的損害,也就是俗稱的「精神慰撫金」。
《民法》第195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簡單來說,如果對方因為事故身體或健康受損,即使沒有直接的財產損失,但因精神上遭受痛苦,也可以向您請求一筆精神賠償金。這筆金額會考量雙方的身分、地位、經濟狀況、您的加害程度以及對方受傷的痛苦程度來決定。
2.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基本保障與代位求償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旨在提供交通事故受害人最基本的保障。這部法律採「無過失責任」原則,也就是說,不論肇事者有沒有過失,受害人都可以向保險公司請求基本保險給付。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7條: 規定受害人可以向保險公司或「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簡稱特別補償基金)申請保險給付或補償。這意味著,即使您肇事逃逸,對方仍可透過這些管道獲得初步的醫療或死亡給付。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2條: 明確指出,保險公司或特別補償基金支付給受害人的金額,會從您應賠償的總金額中扣除。這對您而言是好事,因為可以減少您需要直接支付的賠償金額。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4條: 規定了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後的處理義務,包括救護傷者和報警。肇事逃逸行為正是違反了這項義務。
二、民事求償的範圍與計算
對方通常會向您請求以下幾大類的賠償:
| 賠償類型 | 具體項目 | 說明 2. 財產上損害:
- 醫療費用: 您可能要負擔對方的急診費、住院費、手術費、藥品費、復健費等,只要是實際發生且必要的醫療開支。
- 交通費用: 對方因就醫或處理事故所支出的必要交通費。
- 看護費用: 若對方因傷勢需要專人照護,您可能需支付住院期間及出院後必要的看護費用。
- 不能工作損失/薪資損失: 若對方因傷勢導致無法工作或勞動能力減損,您需要賠償其因此造成的收入損失。法院會依據對方受傷前的薪資、休養期間或勞動能力減損比例來計算。
- 車輛或財物損壞: 對方車輛維修費、拖吊費、行車記錄器損壞費等,這些費用也可能由您負擔。
- 喪葬費及扶養費: 若不幸導致對方死亡,您還需賠償喪葬費,以及對方生前對其扶養義務人(如父母、子女、配偶)所負的扶養費。
- 非財產上損害 (精神慰撫金):
- 這是針對對方因身體、健康受損或親人死亡所遭受的精神痛苦而請求的賠償。金額沒有固定標準,法院會綜合考量您與對方的身分、地位、學歷、職業、經濟狀況、您的加害行為態樣(例如是否有酒駕、超速、闖紅燈),以及對方所受傷害程度、痛苦程度等所有情況來判斷。
三、實務案例分享:看看法院怎麼判?
以下透過兩個實際案例,讓您更了解法院在肇事逃逸民事求償案件中的考量:
案例一:小擦撞後離開,仍須賠償醫療與精神損失
情境故事:
王先生是一位貨運司機,某天在巷口轉彎時,不小心擦撞到一位騎腳踏車的李小姐。當時王先生心急趕貨,一時慌張,沒有下車查看就開走了。李小姐雖然只是輕微擦傷,但腳踏車也受損了,她報警後,警方循線找到了王先生。事後,李小姐向法院提出民事求償,要求王先生賠償她的醫藥費、因為受傷不能工作的薪資損失,以及精神上的痛苦。
法院怎麼判?
法院審理後認為,王先生雖然不是故意要撞人,但他駕駛時未注意車前狀況,確實有過失,導致李小姐受傷。即使他肇事後離開現場,這也不影響他對事故造成的損害負民事賠償責任。最終,法院判決王先生需賠償李小姐的醫藥費、薪資損失以及精神慰撫金,總計數萬元。法院也說明,交通費和看護費若非必要,則不予准許。
給您的啟示: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看似輕微的擦撞,只要您的駕駛行為有過失,且造成對方損害,就必須負民事賠償責任。肇事逃逸雖然是刑事問題,但它不會免除您在民事上的賠償義務。
案例二:追撞後離開,車損與精神慰撫金都跑不掉
情境故事:
陳先生開著自己的計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因為跟車太近,不小心追撞了前方的林先生的營業小客車。陳先生嚇了一跳,沒多想就加速離開了現場。林先生的車子受損不輕,他也因此受了點輕傷。林先生透過行車記錄器找到陳先生後,除了報警追究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外,也向法院請求民事賠償,包括修車費、拖吊費、行車記錄器損壞費,以及他因車輛維修期間無法營業的損失,還有精神上的痛苦。
法院怎麼判?
法院認定陳先生駕駛時未保持安全距離、未注意車前狀況,明顯有過失。因此,判決陳先生必須賠償林先生的拖吊費、車輛修復費用以及精神慰撫金。雖然林先生的傷勢不重,但法院仍考量了雙方情況,酌定了一筆精神慰撫金。
給您的啟示:
此案例再次強調,您的駕駛過失是民事賠償的關鍵。即使肇事逃逸,一旦被查獲,除了人身傷害的賠償外,車輛及其他財物損失也必須一併負責。法院在判斷精神慰撫金時,會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即使是輕微的傷害,也可能需要賠償精神慰撫金。
四、職業駕駛被告的應對建議
面對民事求償,您可以這樣做:
- 積極配合調查: 一旦被查獲,務必配合警方及檢察官的調查,清楚說明事發經過。這有助於釐清肇事責任比例,這對民事賠償金額有直接影響。
- 保存有利證據: 如果您的車輛裝有行車記錄器,或您能取得任何現場監視器畫面,請務必妥善保存。這些證據可能證明對方的過失,進而降低您的賠償責任。
- 了解對方求償項目: 仔細審閱對方提出的賠償清單,確認每項請求是否有憑有據(例如:醫療收據、維修估價單、薪資證明等)。對於不合理的項目,您可以提出異議。
- 強制險與特別補償基金: 了解對方是否已向強制險公司或特別補償基金申請理賠。這些已支付的金額,將會從您應賠償的總額中扣除,減少您的負擔。如果您的車輛未投保強制險,特別補償基金在支付受害人後,會轉向您追討這筆錢。
- 考慮和解: 在訴訟進入法院程序前,您可以嘗試與對方進行和解協商。透過和解,可以避免漫長的訴訟過程,也可能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賠償金額,減少額外的訴訟費用和時間成本。
五、結論:積極面對,釐清責任
肇事逃逸案件的民事求償雖然複雜,但核心在於釐清事故中的過失責任。作為職業駕駛,面對這樣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積極面對,配合調查,並詳細檢視對方提出的求償項目。了解相關法律規定,有助於您評估風險,並採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應對策略。
請記住,即使您面臨肇事逃逸的指控,民事賠償的重點仍是事故本身的過失。透過妥善準備和應對,您才能最大程度地維護自身權益,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對方可以向我求償哪些項目?
A: 受害人通常會向您求償財產上損害和非財產上損害。財產上損害包括:醫療費用、交通費用、看護費用、因受傷導致的不能工作損失/薪資損失、車輛或財物損壞的維修費等。若不幸導致死亡,則會包含喪葬費和扶養費。非財產上損害主要是精神慰撫金,用於賠償對方因事故所遭受的精神痛苦。
Q: 強制險會幫我賠多少?我還需要自己賠嗎?
A: 強制險是提供受害人基本保障的保險,其給付金額有法定上限(例如醫療費最高20萬元,死亡或失能最高200萬元)。強制險的給付會直接支付給受害人,並從您應賠償的總金額中扣除。然而,強制險的保障範圍有限,通常不足以完全彌補受害人的所有損失,特別是高額的薪資損失、財物損失和精神慰撫金。因此,超出強制險給付的部分,您仍需自行賠償。
Q: 如果我沒投保強制險,會有什麼影響?
A: 如果您的車輛沒有投保強制險,當發生交通事故時,受害人可以轉向「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申請補償。特別補償基金在支付受害人後,會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9條規定,向您(加害人或車主)代位求償,追討其支付給受害人的所有金額。這意味著,您最終還是要負擔這筆費用,且可能面臨額外的行政罰鍰。
Q: 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會如何決定?肇事逃逸會讓金額更高嗎?
A: 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沒有固定標準,法院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包括您和對方的身分、地位、經濟狀況、您的加害行為態樣(例如是否有酒駕、超速等嚴重違規行為),以及對方所受傷害的程度、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肇事逃逸行為本身雖然不直接構成民事損害的原因,但其惡性程度可能會影響法官在酌定精神慰撫金時的心證,使其傾向判決較高的金額。
Q: 我該怎麼準備來面對民事訴訟?
A: 首先,積極配合警方和檢方的調查,釐清事故責任。其次,收集並保存所有有利於您的證據,例如行車記錄器畫面、現場監視器、事故現場照片等。了解對方提出的賠償項目是否合理,並核對所有單據。最後,考慮與對方進行和解協商,這可能比進入冗長的訴訟程序更有效率且成本更低。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