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酒駕官司纏身?餐飲業老闆必懂的刑罰與自保指南

酒駕官司纏身?餐飲業老闆必懂的刑罰與自保指南

律點通
2025-06-24
5分鐘
刑事酒駕法律餐飲法規
LINE

酒駕官司纏身?餐飲業老闆,別讓一時疏忽毀了事業!

各位餐飲業的老闆們,您是否曾因應酬、聚會,不小心喝了酒,一時僥倖而駕駛交通工具,結果卻面臨酒駕官司?在台灣,酒駕是法律與社會都無法容忍的行為。一旦涉入酒駕案件,不僅可能面臨高額罰金、牢獄之災,更可能嚴重衝擊您的事業與家庭。

別擔心,律點通將為您深入剖析台灣酒駕罪的法律規定、實務認定標準,並透過實際案例,讓您了解如何應對,避免最糟的結果。這篇文章將是您在法律迷霧中的一盞明燈,助您看清局勢,找到自保之道。

什麼是酒駕?先搞懂法律怎麼說!

酒駕,在法律上屬於《刑法》中的「公共危險罪」。最核心的法條是 《刑法》第185條之3。這條法規經過多次修正,顯示政府對酒駕的嚴懲決心。以下是與您最相關的條文內容(參照最新修正版本,例如111年1月24日修正公布之版本):

《刑法》第185條之3 (公共危險罪)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四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五十四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一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駕駛公務或軍用動力交通工具犯本條之罪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不能安全駕駛」的兩種認定標準

從上述法條中,您需要特別留意「不能安全駕駛」的認定:

  1. 客觀標準(具體危險犯): 這是最常見的認定方式。只要您的吐氣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5%以上,法律就直接推定您已構成「不能安全駕駛」。實務上,由於酒測器存在誤差,法院通常會以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7毫克作為實際定罪的門檻。
  2. 主觀標準(抽象危險犯): 即使您的酒精濃度未達上述客觀標準,但若有其他明確事證(例如:您開車蛇行、反應遲鈍、口齒不清、無法直線行走,甚至肇事),足以證明您因飲酒而無法安全駕駛,同樣會構成酒駕罪。

酒駕的「加重」與「輕減」因素

法院在判斷酒駕刑罰輕重時,會考量許多因素,這也關係到您是否能爭取到較輕的判決。

累犯:不再是「一律加重」?

如果您曾有酒駕前科,這次又再犯,就可能構成「累犯」。 《刑法》第47條規定:

《刑法》第47條 (累犯) 「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過去,累犯會被「一律加重」刑期。但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指出,這種一律加重的方式可能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現在,法院在判斷是否加重累犯刑期時,會審酌個案情節,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特別惡性」或「對刑罰反應力薄弱」。

白話解釋: 雖然不再是「鐵板一塊」地加重,但對於多次酒駕累犯,實務上仍普遍認為其對刑罰反應力薄弱,具有特別惡性,因此仍傾向加重其刑。特別是修法後,十年內再犯酒駕致死致重傷者,刑罰更是大幅加重。

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的機會與限制

如果被判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您有機會聲請將刑期轉換為罰金或社會勞動,以避免入監服刑。這就是 《刑法》第41條所規定的:

《刑法》第41條 (易科罰金與易服社會勞動) 「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 依前項規定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罰金者,得以提供社會勞動六小時折算一日,易服社會勞動。」

白話解釋: 這條文是您的「救命稻草」,但法院會審查是否「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這意味著,如果您是酒駕累犯、酒測值極高、或有肇事等情節,法院很可能不准許您易科罰金或社會勞動,您就必須入監服刑。

法院怎麼判?影響刑期的關鍵

除了上述法條,法院還會依據 《刑法》第57條,綜合考量您的犯罪動機、手段、酒測值高低、是否肇事、犯後態度(有無坦承、悔意、與被害人和解)、有無前科、個人狀況等,來決定最終的刑期。

借鏡實務案例:酒駕判決血淋淋的教訓

以下兩個真實案例,讓您更清楚酒駕判決的實際走向:

案例一:高濃度、肇事、累犯的沉重代價

想像一下,一位經營熱炒店的王老闆,在忙碌了一晚後,喝了幾杯啤酒放鬆,覺得自己還清醒,便開車回家。沒想到,在路上因精神不濟,不小心追撞了前方車輛,酒測值高達0.84毫克。更糟的是,王老闆幾年前也曾因酒駕被判刑,這次是五年內再犯

判決結果: 法院撤銷原判決,改判處有期徒刑陸月,併科罰金新臺幣肆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雖然王老闆在庭上坦承犯行,但法院認為他構成累犯,且酒測值極高,多次因同類型案件受罰,顯見其對刑罰反應力薄弱,因此從重量刑,並提高了易科罰金的折算標準。

給您的啟示: 高酒精濃度、肇事與多次酒駕前科(累犯)是法院從重量刑的關鍵因素,即使認罪也很難避免實刑或較重的罰金。

案例二:酒精濃度剛達標準,初犯仍需警惕

另一位小吃店的陳老闆,晚上應酬喝了點酒,想說離家不遠,便騎機車回家。結果被警察攔下,酒測值剛好達到0.27毫克的實務認定標準。這是陳老闆第一次酒駕,過去也沒有其他刑事紀錄。

判決結果: 法院撤銷原判決,改判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法院考量陳老闆是初犯,且酒精濃度僅剛好達到刑罰標準,情節相對較輕,因此給予了較輕的刑期,並准許易科罰金。

給您的啟示: 即使是初犯,酒精濃度剛達標,仍會構成犯罪。但若無其他惡性情節(如肇事、高濃度),法院在量刑上會較為寬容,有機會獲得較輕的刑期或易科罰金。

餐飲業老闆,酒駕官司這樣應對!

核心提醒:酒後不開車,是唯一解方! 這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任何僥倖心態都可能讓您付出慘痛代價。

1. 配合執法,切勿拒測

若不幸被攔查,請保持冷靜並全力配合警方酒測。拒絕酒測將面臨新臺幣18萬元起跳的行政罰鍰、吊銷駕照,且無法規避刑事責任,甚至可能被直接移送法辦。

2. 犯後態度,積極面對

在司法程序中,坦承犯行、展現悔意,並積極與被害人和解或賠償(若有肇事),通常會是法院量刑時的有利考量因素。切勿逃避或推卸責任。

3. 了解風險,預防為先

  • 法律後果嚴重: 除了刑罰與罰金,還可能吊銷駕照、車輛被移置保管,留下刑事前科,影響個人信用和未來就業。
  • 民事賠償責任: 若酒駕肇事造成他人損害,除刑事責任外,還需負擔巨額民事賠償。保險公司通常會拒絕理賠酒駕事故損失。
  • 社會觀感: 酒駕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社會大眾深惡痛絕,酒駕者將面臨嚴重的社會譴責,對您的餐飲事業形象也會造成打擊。

給您的小撇步:

  • 指定駕駛: 聚餐飲酒前預先指定一位不喝酒的駕駛。
  • 搭乘大眾運輸/代駕: 飲酒後搭乘計程車、公車、捷運或使用專業代駕服務。
  • 留宿: 若飲酒過量,選擇在飲酒地點附近留宿。
  • 避免隔夜酒駕: 即使前一晚飲酒,隔天仍可能因體內酒精未完全代謝而超標,切勿輕忽。

結論:切勿輕忽,維護自身與事業

酒駕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對公共安全的嚴重威脅。身為餐飲業老闆,您深知經營不易,更應避免因一時疏忽而讓事業與人生陷入困境。了解酒駕的法律風險與應對方式,是保護自身與事業的第一步。請務必將「酒後不駕車」奉為最高原則,讓您和您的事業都能穩健前行,遠離法律風險。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的酒測值剛好達到0.27毫克,是不是一定會被判刑?

A: 是的,吐氣酒精濃度達到每公升0.25毫克(實務上常以0.27毫克認定)就已構成《刑法》上的酒駕罪。即使只是剛好達到標準,仍會被起訴並判刑。不過,如果是初犯且沒有肇事、酒測值也僅剛好超標,法院在量刑上會相對寬容,有機會爭取到較輕的刑期,或適用易科罰金。

Q: 我之前有過酒駕紀錄,這次再犯會怎麼樣?

A: 若您曾有酒駕前科,這次再犯很可能被認定為「累犯」,刑期會被加重。雖然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讓法官有裁量權,不再是機械式加重,但實務上對於多次酒駕累犯,法院仍普遍認為其對刑罰反應力薄弱,具有「特別惡性」,因此會從重量刑,且通常會不准許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您可能需要入監服刑。

Q: 我酒駕了但沒有發生任何事故,這樣會比較輕嗎?

A: 未肇事確實是法院量刑時的考量因素之一,可能讓您的刑期相對較輕。然而,酒駕罪本身是「抽象危險犯」,只要您駕駛時酒精濃度超標或已不能安全駕駛,無論有無肇事,都已構成犯罪。若酒精濃度極高,即使未肇事,仍會被視為惡性重大,從重量刑。

Q: 除了刑事責任,酒駕還會有哪些額外的影響?

A: 除了刑事責任(有期徒刑、拘役、罰金),酒駕還會帶來嚴重的行政罰鍰(例如拒測18萬元起跳)、吊銷駕照、車輛移置保管,並留下刑事前科。若不幸肇事造成他人損害,您還需負擔巨額的民事賠償責任,且保險公司通常會拒絕理賠。此外,酒駕行為也會嚴重影響您的社會形象,對餐飲事業的聲譽造成負面衝擊。

Q: 聽說酒駕被判刑可以繳錢不用坐牢,是真的嗎?

A: 這指的是「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如果您被判處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確實有機會聲請將刑期轉換為罰金或社會勞動,避免入監。但法院會審查您的個案情節,若認為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例如您是累犯、酒測值極高、或有肇事),就可能不予准許,您仍需入監服刑。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