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後被攔查,拒絕酒測會怎樣?
各位大哥,您或許在外打拼多年,也難免有些應酬。萬一在酒後駕車,不巧被警察攔下要求酒測,一時情急或自認沒喝多,想說「拒測了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在台灣,拒絕酒測的代價,往往比您想像的還要高,甚至可能比酒駕超標更嚴重。今天,律點通就來為您解析,當您遇到酒測時,拒絕或不配合會面臨哪些法律後果,以及該如何應對,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拒絕酒測的沉重代價:行政罰與刑事風險
很多人以為拒絕酒測只是罰錢,其實不然。根據台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拒絕酒測會帶來一系列嚴厲的行政處罰,甚至可能牽涉到刑事責任:
1. 高額罰鍰與駕照吊銷
這是最直接也最痛的代價。只要您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或是不依指示停車接受稽查,就會立刻面臨重罰。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汽機車駕駛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八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機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一、駕駛汽機車行經警察機關設有告示執行第一項測試檢定之處所,不依指示停車接受稽查。二、拒絕接受第一項測試之檢定。三、接受第一項測試檢定前,吸食服用含酒精之物、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四、發生交通事故後,在接受第一項測試檢定前,吸食服用含酒精之物、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
這表示,一旦您拒測,將直接被處以新臺幣18萬元的罰鍰,車輛會被當場移置保管,更重要的是,您的駕駛執照會被吊銷。若不幸因此肇事導致他人重傷或死亡,駕照將被吊銷且終身不得再考領。
2. 累犯加重處罰與公布姓名
如果您在十年內再次拒絕酒測,罰則會加倍,甚至可能被公布姓名和照片,讓您面子裡子都掛不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5項:「本條例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四月十七日修正公布條文施行之日起,汽機車駕駛人於十年內第二次違反第四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十六萬元罰鍰,第三次以上者按前次違反本項所處罰鍰金額加罰新臺幣十八萬元,並均應當場移置保管該汽機車、吊銷其駕駛執照,公路主管機關得公布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十年內第二次拒測,罰鍰直接跳到新臺幣36萬元;第三次以上更會每次加罰18萬元。而且,您的姓名、照片和違法事實還可能被公布,這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不言可喻。
3. 吊銷駕照後,多久才能重考?
駕照被吊銷後,不是馬上就能重考的。
-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7條第2項,因拒絕酒測被吊銷駕照者,三年內不得重新考領。如果是十年內累犯被吊銷,更會延長到五年內不得考領。
這意味著,您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合法開車或騎車,對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會造成極大不便。
4. 潛在的刑事責任
雖然拒絕酒測本身是行政罰,但如果警方有合理懷疑您酒駕,且您拒測,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您仍然可能因酒駕致人死傷而負擔更嚴重的刑事責任,面臨徒刑和更高額的罰金。
什麼行為會被認定是「拒絕酒測」?
您可能以為,只要不開口說「我拒絕」,就不算拒測。但實務上對「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的認定,可沒那麼簡單。
- 不只口頭拒絕:除了明確表示拒絕外,任何消極不配合或刻意拖延的行為,都可能被認定為拒測。例如,假裝吹氣卻沒吹出足夠氣量、口含酒測器卻不吹、或是以打電話、喝水等方式拖延時間,都可能被視為拒測。
案例故事一:王先生的「拖延戰術」
王先生應酬後開車,被警察攔下要求酒測。他心想:「拖一下時間,酒精濃度應該會降下來吧!」於是,他雖然把酒測器含在嘴裡,卻一直沒正確吹氣,還不斷找藉口拖延,整個過程僵持了十幾分鐘。警察多次勸導無效後,最終將他認定為拒絕酒測。王先生後來向法院申訴,聲稱自己沒有明確拒絕,但法院認為,他這種消極不配合且刻意拖延的行為,已經構成拒絕酒測,因此駁回了他的申訴。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別以為拖延時間就能規避責任,警方會根據您的實際行為來判斷。
案例故事二:李大哥「吹不出來」的困境
李大哥因身體狀況,肺活量較小,在酒測時多次努力吹氣,卻始終無法達到酒測器的要求。警方見狀,提議將他送往醫院進行抽血檢測,並告知他如果拒絕抽血,將會被視同拒測。李大哥詢問是否強制抽血,得到無法強制但拒絕視同拒測的答案後,仍舊拒絕抽血。最終,他也因無法完成酒測又拒絕替代方案,被認定為拒測。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如果真的有客觀原因導致無法完成呼氣酒測,警方可能會提供其他替代方式(如抽血),若無正當理由拒絕,仍可能被認定為拒測。
警察的「告知義務」重要嗎?
根據規定,警察在執行酒測時,應該要告知您拒絕酒測的法律效果(包括罰鍰、吊銷駕照、不得考領期間)。但實務上,即使警察沒有完整告知所有法律效果,您也很可能還是會被處罰。
多數法院的看法是:法律條文已經明確規定了拒測的後果,人民有義務知法,警察告知程序上的小瑕疵,不應該影響法律的安定性。所以,千萬別以為警察沒說清楚,您就可以免責。
強制抽血: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一般情況下,酒測以呼氣檢測為主。但有兩種特殊情況,警方有權強制將您送醫抽血檢測:
- 肇事且拒絕或無法酒測:如果您發生交通事故,並且拒絕或無法進行呼氣酒測,警方就可以強制將您送往醫療機構進行血液或其他檢體採樣檢測。
遇到酒測,我該怎麼辦?
請記住:配合酒測是您的法定義務。
- 配合到底,別拖延:當警察要求酒測時,請務必配合。不要找任何藉口拖延時間,也不要消極不配合,例如假裝吹氣、含著酒測器不吹等,這些行為都會被認定為拒測。
- 了解後果,別心存僥倖:拒絕酒測的罰則通常比一般酒駕超標更嚴厲,而且累犯罰更重。別以為拒測就能規避責任。
- 保留證據,保障權益:如果對酒測過程有疑慮,例如酒測器故障、警察告知不清等,您可以嘗試錄音錄影,保留證據。但請注意,這不代表您可以拒絕酒測。
- 不服裁決,及時申訴:如果您認為監理機關的裁決不當或違法,請務必在收到裁決書後30天內,向管轄的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行政訴訟。
結語:守法是最好的自保之道
酒駕及拒測的罰則日益加重,這反映了社會對交通安全的重視。作為一位成熟的駕駛人,守法是最好的自保之道。面對酒測時,配合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了解這些法律知識,能幫助您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的判斷,避免讓一時的僥倖或衝動,帶來長期的困擾和高昂的代價。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疑問,歡迎隨時向律點通諮詢。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警察在酒測時沒有完整告知所有法律後果,我還會被罰嗎?
A: 是的,即使警察沒有完整告知所有法律效果(例如只告知罰鍰,沒說吊銷駕照),您仍然很可能會被處罰。台灣的法院實務多數認為,法律條文已明確規定拒測的後果,人民有義務知法,警察告知程序上的瑕疵不應影響法律的安定性。因此,只要您有拒測事實,監理機關仍可依法裁處所有法定罰則。
Q: 我只是想打個電話,警察就說我拒測,這樣合理嗎?
A: 這需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您的「打電話」行為被認定為是刻意拖延時間,導致酒測無法正常進行,那麼警方確實可能將其視為消極拒測。酒精濃度檢測具有時效性,任何不必要的拖延都可能被解釋為規避。建議您在現場應優先配合酒測,若有緊急電話,可在完成酒測後再處理。
Q: 拒絕酒測的罰則,跟酒駕超標的罰則相比,哪個比較重?
A: 通常情況下,拒絕酒測的行政罰(新臺幣18萬元罰鍰、吊銷駕照3年)會比初次酒駕超標(罰鍰9萬元起、吊扣駕照)來得更重。特別是對於累犯,拒測的罰鍰加倍,且可能公布姓名照片,後果更為嚴峻。因此,拒測並非規避酒駕責任的好方法,反而可能面臨更嚴厲的處罰。
Q: 如果我真的有肺活量不足等身體原因,導致無法完成呼氣酒測,怎麼辦?
A: 如果您有客觀的身體原因導致無法完成呼氣酒測(例如肺活量不足、氣喘等),應立即告知執法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警方可能會提供替代的檢測方式,例如送醫進行血液採樣檢測。若您拒絕接受這些替代檢測方式,仍可能被視為拒測。建議您應配合警方提出的合理替代方案,並可保留相關醫療證明以備後續說明。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資料內容皆由AI生成,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