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毒品緩起訴被撤銷?別怕!法律給您再生的機會

毒品緩起訴被撤銷?別怕!法律給您再生的機會

律點通
2025-06-25
5分鐘
刑事毒品防制刑事訴訟
LINE

毒品緩起訴被撤銷?別怕!法律給您再生的機會

您是否正因毒品案件而感到徬徨無助?也許您曾獲得緩起訴的機會,卻因故被撤銷,擔心將直接面臨刑罰?別擔心!在台灣,法律對於毒品施用者有著「治療先於司法」的特殊考量。這篇文章將為您詳細解析,即使緩起訴被撤銷,您仍有機會獲得治療與重生的機會,而非直接被判刑。

法律如何看待毒品施用者?「治療」優先於「處罰」

台灣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將毒品施用者視為「病患性犯人」,目的不是一味處罰,而是希望透過治療,協助您擺脫毒癮,回歸正常生活。這項立法精神,體現在兩種主要的處遇方式上:

  1. 觀察、勒戒與強制戒治: 這是法律為初犯或三年後再犯的施用者設計的強制性治療程序。目的在於透過專業機構的協助,評估您是否有繼續施用毒品的傾向,並進行短期或長期的戒癮治療。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犯第十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應先裁定,令被告或少年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

  1. 附條件緩起訴之戒癮治療: 這是另一條重要的「治療」途徑。檢察官可以給予您緩起訴的機會,但條件是您必須完成戒癮治療。這讓您有機會在不被起訴的前提下,積極接受治療。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第1項:「第二十條第一項及第二十三條第二項之程序,於檢察官先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六款或第八款規定,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時,或於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認以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程序處理為適當時,不適用之。」

這條文清楚說明,緩起訴附帶戒癮治療,是與觀察、勒戒並行的另一種選擇。而緩起訴的適用範圍,只要不是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檢察官都可以依職權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1第1項:「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檢察官參酌刑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事項及公共利益之維護,認以緩起訴為適當者,得定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之緩起訴期間為緩起訴處分,其期間自緩起訴處分確定之日起算。」

檢察官在給予緩起訴時,可以附加多種條件,其中就包括了戒癮治療:

《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2第1項第6款:「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者,得命被告於一定期間內遵守或履行下列各款事項:…六、完成戒癮治療、精神治療、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心理輔導或其他適當之處遇措施。」

緩起訴被撤銷了,就一定會被起訴嗎?

如果緩起訴期間您違反了條件(例如未完成戒癮治療),或在緩起訴期間再犯特定罪行,檢察官確實可以撤銷原來的緩起訴處分。

《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3第1項:「被告於緩起訴期間內,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檢察官得依職權或依告訴人之聲請撤銷原處分,繼續偵查或起訴:…三、違背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各款之應遵守或履行事項者。」

條文看似直接,但實務上,法院對於撤銷緩起訴後的處理有更深入的解釋,這對您非常重要。

實務案例告訴您:法院怎麼看?

許多人會擔心,緩起訴一旦被撤銷,就代表會被直接起訴判刑。然而,台灣的司法實務,特別是高等法院的判決,普遍認為即使緩起訴被撤銷,檢察官也不能「直接」就起訴您,而應再次評估是否需要給予您接受治療的機會。這被稱為「起訴程序違背規定」,法院會判決「不受理」。

讓我們看兩個簡化後的真實案例,讓您更容易理解:

案例一:小周的戒癮之路(未完成治療)

小周因為施用毒品獲得緩起訴,條件是必須完成戒癮治療。但他因為種種原因,治療沒有完成,結果緩起訴被撤銷了。檢察官認為緩起訴已經撤銷,就直接對小周提起公訴。但法院審理後認為,小周雖然緩起訴被撤銷,但他並沒有完成戒癮治療,這表示他還沒真正獲得過完整的「治療處遇」。根據法律「治療先於司法」的精神,檢察官應該重新評估,看是讓他去勒戒,還是再給一次附條件緩起訴的機會,而不是直接起訴。所以,法院判決檢察官的起訴「不受理」。

案例二:小許的意外插曲(已完成治療)

小許同樣因為施用毒品獲得緩起訴,並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戒癮治療。但後來他在緩起訴期間不小心又犯了其他非毒品類的罪,導致緩起訴被撤銷。檢察官撤銷後,也直接對小許的毒品案件提起公訴。法院在審理時指出,小許雖然緩起訴被撤銷了,但他已經完成了戒癮治療,這代表他已經接受過法律規定的「治療處遇」。檢察官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審慎考量,不能直接就起訴,因為法律精神是先治療。因此,法院同樣判決檢察官的起訴「不受理」。

這些案例都明確告訴我們:無論您是因為沒有完成治療,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緩起訴被撤銷,司法機關都傾向於再次給您接受治療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將您推向刑罰。

您該怎麼做?實用建議

  1. 務必嚴格遵守緩起訴條件: 如果您目前仍在緩起訴期間,請務必按照檢察官的要求,完成所有附帶條件,特別是戒癮治療。這是最直接避免緩起訴被撤銷的方式。
  2. 積極配合戒癮治療: 即使緩起訴不幸被撤銷,您在治療過程中的積極態度和配合程度,都將是您爭取再次獲得治療機會的重要依據。這能證明您有心戒毒。
  3. 了解您的權利: 即使檢察官撤銷緩起訴後直接起訴您,您也有權利在法庭上主張,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精神,您應優先接受治療處遇,而非直接受刑罰。

結語

面對毒品案件,法律並非一味懲罰,而是給予您改過自新、重回社會的機會。即使緩起訴被撤銷,也請不要放棄。理解法律的「治療先於司法」原則,積極配合相關處遇,您就能為自己爭取到寶貴的重生機會。這條路或許艱辛,但只要您願意努力,司法會給予您支持。


重要提醒:

毒駕行為除了可能涉及施用毒品的刑事責任(《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外,還會觸犯行政法規,例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會處以罰鍰、吊扣駕照等行政罰。根據《行政罰法》第26條(中華民國100年11月23日修正),即使刑事案件緩起訴確定,行政罰仍可裁處,但罰鍰部分可以扣抵,避免重複處罰。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第一次吸食毒品就被抓,會直接被判刑嗎?

A: 通常不會。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的「治療先於司法」原則,初犯或三年後再犯施用毒品罪者,檢察官會優先聲請法院裁定您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最長二個月),或給予您附條件的緩起訴處分,要求您完成戒癮治療。目的是讓您先接受治療,而非直接判刑。

Q: 如果我正在緩起訴期間,又被發現吸食毒品,會怎麼處理?

A: 如果您在緩起訴期間再次吸食毒品,檢察官可能會撤銷您原有的緩起訴處分。但即便如此,根據最新的司法實務見解,檢察官通常仍會重新評估您的情況,優先考慮再次給予您觀察、勒戒或附條件緩起訴(含戒癮治療)的機會,而不是直接提起公訴。法院普遍認為直接起訴會導致「程序違背規定」。

Q: 緩起訴期間的戒癮治療很重要嗎?如果沒完成會怎樣?

A: 非常重要!戒癮治療是緩起訴處分的重要條件。如果您未完成戒癮治療,檢察官有權撤銷緩起訴。但即使撤銷,司法實務仍傾向於給您再次接受治療的機會(如觀察、勒戒或再次緩起訴),因為您並未真正完成過治療處遇。積極配合治療,是您爭取有利處置的關鍵。

Q: 我已經完成戒癮治療,但緩起訴因為其他原因被撤銷了,還會被關嗎?

A: 如果您已完成戒癮治療,但緩起訴因其他原因被撤銷(例如在緩起訴期間犯了其他罪),檢察官撤銷後仍需審慎評估。司法實務認為,您既然已完成治療,就不能直接將您視為未曾接受處遇而逕行起訴。這表示您仍有機會主張應優先接受其他處遇,而非直接面臨刑罰。法院可能會判決檢察官的起訴「不受理」。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