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毒品販賣罪行解析:共犯如何自保與爭取機會?

毒品販賣罪行解析:共犯如何自保與爭取機會?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毒品犯罪共同正犯
LINE

毒品販賣?轉讓?共犯必讀的法律求生指南

兄弟,如果你今天點開這篇文章,想必是身處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或者至少對某些「幫忙」或「牽線」的行為感到不安。在台灣,跟毒品沾上邊,絕對不是鬧著玩的,尤其是「販賣」這個詞,它代表著比你想像中更重的代價。許多人以為自己只是「幫忙」、「代購」、「牽線」,沒有賺什麼大錢,就不算販賣,但事實上,法律的認定遠比你想像的更嚴格。

這篇文章,律點通將用最白話的方式,為你揭開毒品販賣罪的神秘面紗,讓你搞懂其中的法律眉角,保護好自己。別以為沒賺到錢就沒事,也別以為當個「小弟」就能全身而退。了解真相,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

罪行解析:販賣毒品的核心是什麼?

在台灣,毒品販賣罪主要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的相關規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第四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4條:製造、運輸、販賣毒品罪

這條法規規定了毒品販賣行為的刑責,而且罰得很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刑者,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五項之未遂犯罰之。」

白話來說,只要你做了「製造」、「運輸」或「販賣」毒品的行為,就會依毒品的分級(從第一級到第四級,越高級罰越重)來判刑。即使只是「未遂犯」(例如你已經準備好要賣,但還沒完成交易就被抓),也會被罰。

最關鍵的「意圖營利」:你到底有沒有要賺錢?

「販賣」毒品的核心,在於你有沒有 「意圖營利」 。這表示你的行為是為了賺取利潤,或者獲得其他財產上的好處。

注意:不以實際獲利為必要! 即使你最終沒賺到錢,甚至虧本了,只要你在一開始賣的時候有「要賺錢」的念頭,就已經構成販賣罪了。

法院在判斷你是否有「意圖營利」時,會綜合考量很多客觀事實,例如:

  • 你交易的次數多不多?
  • 數量大不大?
  • 你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有沒有差異?
  • 你跟買家關係好不好?
  • 你平常有沒有其他正當收入來源?

這些都會成為判斷你有沒有「營利意圖」的依據。畢竟,如果沒有利益可圖,誰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碰毒品呢?

「販賣」與「轉讓」:一線之隔,天壤之別

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只是「幫朋友忙」或「轉手」,這時候就要搞清楚「販賣」和「轉讓」的差別了。兩者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有沒有「營利意圖」

  • 販賣毒品:有營利意圖,為了賺錢而把毒品賣出或買入。
  • 轉讓毒品:《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如果你沒有營利意圖,只是無償、原價,甚至低於原價把毒品給了別人,那可能構成轉讓毒品罪。轉讓罪的刑責通常比販賣罪輕很多。

「合資購買」或「代購」的陷阱:

實務上,很多人會辯稱自己是「合資購買」或「代購」。但法院會非常嚴格地審查,你是不是真的沒有從中獲取任何好處(包括金錢、毒品、人情等)。如果你聲稱「合資」或「代購」,但實際上卻有賺取價差,或有主動兜售、議價的行為,還是會被認定為販賣。

實務案例:這些情況你該注意!

了解了法律概念,我們來看兩個實際的例子,看看法院是怎麼判的。

案例一:否認賺錢?沒用!自白減刑的關鍵

阿明因為販賣第二級毒品被抓。他在警局和檢察官問話時都說,自己只是「幫朋友拿毒品」,雖然收了錢,但「沒有賺錢」,說這是「合資購買」。結果,法院最終還是判他販賣毒品罪,而且沒有給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的減刑。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法律規定的「自白」減刑,是指你必須承認犯罪的「全部或主要部分」,而「有沒有營利意圖」就是販賣毒品罪最主要的部分。阿明雖然承認交付毒品也收了錢,但他一直否認有賺錢的意圖,法院就認為他沒有「完整自白」販賣毒品罪,所以不能減刑。

給你的啟示: 如果你真的涉及販賣,想爭取自白減刑,就必須完整且明確地承認所有犯罪事實,包括「意圖營利」 。只承認客觀行為但否認賺錢,可能讓你錯失減刑機會。

案例二:買家沒付款?交易沒完成?照樣算販賣!

小琳把毒品交給了小王,約好之後再付錢。結果小王根本沒打算付錢,只是想騙毒品來用。小琳被抓後辯稱,小王根本沒付錢,雙方根本沒有「交易」的意思,所以不應該算販賣。

法院怎麼判?

法院認為,只要小琳基於「營利意圖」,把毒品交給了小王,販賣行為就已經「既遂」了,也就是犯罪完成了。買家小王有沒有真心要付錢,或者最終有沒有真的付款,這些都不影響小琳販賣行為的成立。

給你的啟示: 販賣行為的成立,從你開始「兜售」、「議價」,甚至「約定交易」時就已經「著手」了。一旦你把毒品交了出去,即使對方沒付錢或沒打算付錢,販賣罪也可能已經「既遂」。別以為交易沒完成或沒收到錢就沒事。

掌握機會:共犯的實務自保建議

身為共犯,了解這些法律知識,才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爭取最好的結果。以下是一些實務上的建議:

1. 釐清「意圖營利」:這是關鍵中的關鍵

如果你確實沒有營利意圖,只是單純的代購、合資或無償轉讓,你必須積極地舉證證明。例如:

  • 通訊紀錄:證明你只是傳達訊息,沒有從中加價。
  • 金流證明:證明你的金錢往來是純粹的「代收代付」,沒有賺取價差。
  • 證人證詞:如果有人能證明你沒有從中獲利。

盡力爭取適用較輕的「轉讓毒品罪」。

2. 關於「自白」:坦白是機會,但要坦白對地方

如果你的販賣行為已經鐵證如山,那麼考慮在偵查和歷次審判中完整且明確地自白犯罪事實,包括承認「意圖營利」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這樣做有機會獲得減刑。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 「犯第四條至第八條之罪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記住,只承認交付毒品但否認賺錢,可能不被認定為有效的自白,無法減刑。

3. 「供出毒品來源」:更強力的減刑機會

如果你能供出毒品來源,並且因此幫助警方或檢方查獲其他「上線」或「共犯」,這是另一個非常有利的減刑條件,甚至有機會免除刑責!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 「犯第四條至第八條、第十條或第十一條之罪,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這是一個重大的機會,但執行時務必謹慎,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4. 量刑考量:爭取更輕的刑期

即使被認定是販賣毒品罪,法院在量刑時仍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例如:

  • 你的犯罪動機、手段。
  • 毒品對社會造成的危險或損害程度。
  • 你在犯罪後的態度(例如是否配合調查、悔過)。
  • 你的家庭經濟狀況等。

如果你真的符合「犯罪情狀顯可憫恕」的極端情況,例如被脅迫、生活困頓到極點,且判最低刑度都嫌太重時,還有機會爭取《刑法》第59條的酌減其刑,但這門檻非常高。

結語:面對司法,掌握自身權益

毒品犯罪的代價極高,身為共犯,更要清楚自己的處境。了解「意圖營利」這個核心概念,它將決定你的罪名是販賣還是轉讓,進而影響你的刑期。同時,也要知道在偵查和審判過程中,如何透過完整自白供出毒品來源來為自己爭取減刑機會。

沒有人希望走到這一步,但既然已經身陷其中,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就是你保護自己、爭取未來的唯一途徑。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我只是幫忙跑腿送貨,沒有直接接觸買家或賣家,這樣也算販賣嗎?

A: 是的,即使您只是單純的「跑腿」或「送貨」,若這些行為是為了協助毒品交易的完成,且您知道這些毒品交易是為了營利,那麼您仍然可能被認定為販賣毒品的「共同正犯」或「幫助犯」。法院會根據您的參與程度和主觀意圖來判斷您的責任。

Q: 我如果承認販毒,會不會被判更重?

A: 不一定。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若您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都對販賣毒品的犯罪事實(包括「意圖營利」)完整自白,法院會依法減輕您的刑責。因此,適時且完整地自白,通常是爭取較輕判決的有效途徑,而非加重刑罰。

Q: 我的毒品交易是在通訊軟體上談的,這樣會被抓到嗎?

A: 通訊軟體的對話紀錄,例如LINE、Telegram、微信等,是執法機關偵辦毒品案件的重要證據之一。這些紀錄可以證明交易內容、數量、價格、交貨地點,甚至你的「意圖營利」。執法機關通常會透過技術手段合法取得這些資訊,因此,任何在通訊軟體上的討論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Q: 我之前已經被判過毒品案,這次再犯會怎樣?

A: 如果您之前曾因毒品案件被判處徒刑並執行完畢或一部執行後,在五年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的罪(例如再次販毒),依《刑法》第47條「累犯」規定,您的刑期將會被加重至本刑的二分之一。這意味著您將面臨更重的懲罰,因此情況會非常不利。

Q: 我只是介紹買家給賣家,沒有直接經手毒品或金錢,會被罰嗎?

A: 即使您沒有直接經手毒品或金錢,但如果您明知買賣雙方是為了毒品交易,並從中「牽線」促成交易,且有「意圖營利」的目的(例如收取介紹費、茶水錢或人情),您仍然可能被認定為販賣毒品的「共同正犯」或「幫助犯」。法院會根據您在交易鏈中的作用和主觀犯意來判斷。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