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毒品初犯免驚!施用毒品勒戒緩起訴流程與自保關鍵

毒品初犯免驚!施用毒品勒戒緩起訴流程與自保關鍵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毒品案件刑事訴訟
LINE

毒品初犯免驚!施用毒品勒戒緩起訴流程與自保關鍵

第一次面對毒品案件的偵查或審判,內心一定充滿不安與疑惑吧?特別是「施用毒品罪」,許多人會擔心自己是否會被直接判刑入獄。別擔心,「律點通」深知您的焦慮,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淺出地解析台灣施用毒品罪的法律程序與您的權益,讓您了解在司法流程中,有哪些您必須知道的「自保」關鍵。

施用毒品罪:從「犯人」到「病患」的法律轉變

在台灣,施用毒品已不再單純被視為犯罪,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核心精神,是將「治療勝於處罰」、「醫療先於司法」作為優先考量。這對初犯的您來說,是獲得重生的重要機會。

施用毒品的法律依據與「治療優先」原則

施用毒品行為確實有其法律責任: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然而,法律並非立即將您送入監獄。對於施用毒品者,檢察官通常會優先考慮以下「治療」處遇:

  1. 觀察、勒戒與強制戒治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 「犯第十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

檢察官會聲請法院裁定您進入「勒戒處所」觀察,最長兩個月。若無繼續施用傾向,將獲不起訴處分。若有,則裁定進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6個月至1年),期滿同樣不起訴。這是司法給予您戒除毒癮的第一次機會。

  1. 附條件緩起訴處分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第1項: 「...檢察官先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六款或第八款規定,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時...」

檢察官也可給予您「附條件緩起訴處分」,常見條件是「完成戒癮治療」。只要您在緩起訴期間內依約完成治療,同樣可獲不起訴處分,避免進入勒戒處所。

「三年條款」:判斷是否直接起訴的關鍵

施用毒品者是否直接面臨刑事追訴,關鍵在於「三年條款」:

  • 三年內再犯:若您在最近一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於「三年內」再次施用毒品,檢察官將依法直接起訴您。
  • 三年後再犯:但若距離您最近一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超過三年」,即便您再次施用毒品,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檢察官仍應回歸「治療優先」原則,再次給予您觀察、勒戒或附條件緩起訴的機會。

檢察官起訴程序違法怎麼辦?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 「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一、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若檢察官未遵循上述「治療優先」或「三年後再犯回歸處遇」的規定而直接起訴,法院會判決「不受理」,即起訴無效,案件不會進入實體審判。這表示您的權益受到法律保障。

真實案例看懂法律眉角:小陳的戒癮治療與司法契機

小陳曾因施用毒品獲檢察官給予「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但他中途未能完成治療,緩起訴因此被撤銷。不久後,小陳再次施用毒品被查獲,檢察官直接起訴。

然而,法院審理後認為,小陳雖曾有緩起訴,但因「未完成」戒癮治療,法律上不視為已完成勒戒或戒治處遇。因此,小陳仍符合「治療優先」的原則,檢察官應再次給予觀察、勒戒或附條件緩起訴的機會。最終,法院判決檢察官的起訴「不受理」。

案例啟示:這個案例明確指出,緩起訴處分必須實際「完成」戒癮治療,才算履行處遇。若中途放棄或被撤銷,您仍可能享有再次獲得治療機會的權利。

身為初犯被告,我該怎麼辦?

面對施用毒品案件,您可以這樣做:

  • 誠實告知您的所有紀錄:向檢察官或您的辯護人,詳細說明您過去是否有過勒戒、戒治的經驗,以及最近一次釋放的日期。若曾有緩起訴,也要說明是否已完成戒癮治療。這對判斷您是否能再次獲得治療機會至關重要。
  • 積極配合司法處遇:無論是勒戒、戒治,或附條件緩起訴的戒癮治療,請務必積極配合。這是您避免刑事追訴、重獲新生的最佳途徑。
  • 了解您的「三年條款」權益:如果您是「三年後再犯」,請務必向檢察官或法院主張,您應再次獲得觀察、勒戒或緩起訴的機會,而非直接被起訴。

總結與提醒

台灣司法對於施用毒品案件,已從單純「懲罰」轉向「治療與輔導」。這對所有面臨毒品問題的朋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會。請記住,積極面對、配合治療,並了解您的法律權益,是您擺脫毒癮、回歸正常生活的關鍵一步。司法的大門為您敞開,希望您能抓住這個機會,迎向新的開始!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施用毒品初犯一定會被關嗎?

A: 不一定會被判刑入獄。台灣法律採「治療優先」原則,初犯通常會先接受觀察、勒戒(最長兩個月),若無繼續施用傾向,檢察官會給予不起訴處分。或者,檢察官也可能給予附條件緩起訴,要求您完成戒癮治療,同樣能避免被起訴。

Q: 勒戒或戒治是什麼?會關很久嗎?

A: 勒戒是評估您是否有毒癮傾向的處遇,通常在勒戒處所進行,最長不超過兩個月。如果勒戒後發現有繼續施用傾向,才會進入強制戒治,期間為六個月以上,最長不超過一年。這些都是為了協助您戒除毒癮,並非單純的懲罰。

Q: 檢察官說我可以緩起訴,這是什麼意思?

A: 緩起訴是一種替代勒戒的處遇方式。檢察官會設定一些條件,例如要求您完成戒癮治療、向指定機構報到等。只要您在緩起訴期間內確實履行這些條件,緩起訴期滿後,檢察官就會給予不起訴處分,案件就不會進入法院審判。這是一個避免留下前科的好機會。

Q: 我以前有毒品紀錄,但很久了,這次會直接被起訴嗎?

A: 不一定。台灣法律有「三年後再犯」的規定。如果您最近一次完成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包括完成戒癮治療的緩起訴)已經超過三年,即使您再次施用毒品,檢察官仍應回歸「治療優先」原則,再次給予您觀察、勒戒或附條件緩起訴的機會,而非直接起訴。請務必向檢察官說明您過去的紀錄和日期。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