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毒品初犯怎麼辦?勒戒、戒治與緩起訴全解析

毒品初犯怎麼辦?勒戒、戒治與緩起訴全解析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毒品案件刑事法律
LINE

毒品初犯怎麼辦?勒戒、戒治與緩起訴全解析,助您掌握關鍵自保之道

您好,我是律點通,理解您第一次面對毒品案件時,內心的徬徨與不安。這篇文章將為您詳細解析台灣法律如何處理毒品施用初犯,特別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讓您有機會重獲新生的重要規定。我們將用最白話的方式,帶您了解勒戒、戒治、自願治療與緩起訴等程序,幫助您掌握關鍵,勇敢面對。

毒品施用初犯:法律怎麼看?

在台灣,施用毒品是刑事犯罪行為,依據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規定: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條文明確了施用毒品的刑責。然而,台灣的法律精神並非一味懲罰,對於施用毒品者,更強調「治療優先於懲罰」的原則,尤其對初犯更是如此。這體現在以下幾個重要法條中:

1. 勒戒與強制戒治:給您一個改過機會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是這個原則的核心,這條文與初犯被告的處置直接相關:

犯第 十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應先裁定,令被告或少年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觀察、勒戒後,檢察官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依據勒戒處所之陳報,認受觀察、勒戒人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者,應即釋放,並為不起訴之處分或不付審理之裁定;認受觀察、勒戒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或由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裁定令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其期間為六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為止。但最長不得逾一年。依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三年後再犯第 十條之罪者,適用前二項之規定。

這表示,當您第一次因施用毒品被查獲時,檢察官通常不會直接起訴您,而是會聲請法院裁定,讓您進入「勒戒處所」進行觀察、勒戒,最長兩個月。

  • 如果勒戒後被評估為「沒有繼續施用毒品的傾向」 :恭喜您,檢察官會給予「不起訴處分」,您就不用面對刑事追訴了。
  • 如果被評估為「有繼續施用毒品的傾向」 :法院會裁定您進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期間從六個月到一年不等,目的是幫助您徹底戒除毒癮。戒治期滿後,同樣會獲得不起訴處分。

小提醒: 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如果您三年內再次施用毒品被抓,就會直接面臨刑事追訴,不再有勒戒的機會了,這是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的規定。但如果是三年後才再犯,則仍有機會適用勒戒程序。

2. 自願治療:一次免責的黃金機會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1條為毒品施用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這條文與初犯被告的權益息息相關:

犯第 十條之罪者,於犯罪未發覺前,自動向衛生福利部指定之醫療機構請求治療,醫療機構免將請求治療者送法院或檢察機關。依前項規定治療中經查獲之被告或少年,應由檢察官為不起訴之處分或由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為不付審理之裁定。但以一次為限。

這條文鼓勵您在毒品犯罪還沒被司法機關發現之前,主動前往衛福部指定的醫療院所接受治療。這樣做有兩大好處:

  • 醫療機構不會將您的資訊通報給司法機關。
  • 即使您在治療中被查獲,檢察官也會直接給予「不起訴處分」,免除您的刑事責任。 但請注意:這個黃金機會「以一次為限」!

實例故事:小王的自願戒毒路

在很久以前,有位年輕人小王,因為一時好奇沾染了毒品。他心裡很後悔,擔心被抓。有一天,他從朋友那裡得知,在毒品犯罪還沒被發現之前,可以主動去醫院治療。小王鼓起勇氣,到了一間衛福部指定的醫療機構,向醫生坦承自己的問題,並開始接受治療。後來,雖然他還是被警方查獲,但因為他是「在犯罪未發覺前」主動請求治療,並且「在治療中」被查獲,檢察官最終還是給了他不起訴處分,讓他免於刑事追訴。小王因此獲得了重新開始的機會。這個故事,就是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1條精神的體現。

3. 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另一條免刑之路

除了勒戒與自願治療,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也提供了另一種替代方案,這條文對初犯被告的處遇彈性有重要影響:

第 二十條第一項及第 二十三條第二項之程序,於檢察官先依刑事訴訟法第 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項、第 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六款或第八款規定,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時,或於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認以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程序處理為適當時,不適用之。前項緩起訴處分,經撤銷者,檢察官應繼續偵查或起訴。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 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六款規定為緩起訴處分前,應徵詢醫療機構之意見;必要時,並得徵詢其他相關機關(構)之意見。刑事訴訟法第 二百五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六款規定之緩起訴處分,其適用戒癮治療之種類、實施對象、內容、方式、執行醫療機構或其他機構與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及完成戒癮治療之認定標準,由行政院定之。

這表示,檢察官在偵查階段,也可以裁定給您一個「附帶條件的緩起訴處分」,其中一個常見的條件就是「完成戒癮治療」。

  • 如何操作? 您需要到檢察官指定的醫療機構,依照規劃的期程和內容接受治療。
  • 成功效果:只要您按時完成治療,並通過毒品檢驗,緩起訴期滿後,案件就會終結,您也就不會被起訴了。
  • 風險提醒:但如果您沒有按照規定完成治療,緩起訴處分就可能被撤銷,檢察官會繼續偵查或起訴您。

實例故事:阿華的勒戒評估

曾經有位名叫阿華的被告,因為施用毒品被送去勒戒。勒戒處所會根據一套評估標準,判斷他是否「有繼續施用毒品的傾向」。這套標準很專業,不只看你過去有沒有毒品前科(靜態因子),還會評估你在勒戒期間的表現、有無其他精神疾病、以及有沒有穩定的工作或家庭支持(動態因子)。

阿華雖然很努力,但最終還是被認定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因此被聲請強制戒治。他雖然不服,提出抗告,認為自己有身心障礙,也有穩定工作。但法院審理後認為,勒戒處所的評估是依據專業手冊,綜合多方因素判斷的,且相關因素都已納入考量,所以最終駁回了他的抗告,維持強制戒治的裁定。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勒戒處所的專業評估是司法判斷的重要依據,積極配合並展現戒毒決心非常重要。

初犯被告的實務操作建議

面對毒品案件,初犯的您有幾個關鍵點務必掌握:

1. 把握「自願治療」的黃金機會!

如果您尚未被司法機關發現,這是您免除刑事責任的最好機會!請務必立即主動聯繫衛生福利部指定的醫療機構(可上衛福部官網查詢),請求治療。這個機會只有「一次」,請務必珍惜。

2. 積極配合勒戒與戒治程序

如果已經進入勒戒程序,請務必充分配合勒戒處所的觀察、評估與治療。展現您徹底戒毒的決心,爭取被評估為「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這樣才能獲得不起訴處分。

3. 認真完成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

若檢察官給予您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的機會,請務必按照醫療機構的規劃,按時接受治療,並配合毒品檢驗。這是您免於被起訴的關鍵。一旦未完成,緩起訴處分就可能被撤銷,您將面臨刑事追訴。

4. 了解再犯的嚴重後果

無論是勒戒、戒治或緩起訴戒癮治療,一旦完成並獲得不起訴處分後,務必下定決心遠離毒品。因為如果「三年內」再次施用毒品被查獲,您將直接面臨刑事起訴,不再有勒戒的機會。

結語:選擇正確的路,重啟新生

面對毒品案件,恐懼和不安是人之常情。但請記住,台灣的法律給予初犯很大的機會去改過自新,回歸正常生活。無論您選擇自願治療、積極配合勒戒,還是認真完成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重點都在於您是否真心願意戒除毒癮。掌握這些法律賦予您的權益和機會,積極面對,您絕對可以為自己開創一個沒有毒品、充滿希望的未來。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勒戒跟強制戒治有什麼不同?我會被關多久?

A: 勒戒是一種短期(最長兩個月)的觀察與初步戒斷,目的是評估您是否有繼續施用毒品的傾向。如果評估結果是「沒有傾向」,您就會被釋放並獲得不起訴處分。但如果評估結果是「有傾向」,您就會被裁定進入「強制戒治」,這是一種長期(六個月至一年)的治療,目標是協助您徹底戒斷毒癮。兩者都是為了幫助您戒除毒癮,但強制戒治的時間會更長,且必須在戒治處所內進行。

Q: 我如果「犯罪未發覺前」就自願去醫院治療,真的不會有事嗎?

A: 是的,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1條,這是非常重要的機會。只要您在毒品犯罪還沒被司法機關發現前,主動到衛生福利部指定的醫療機構請求治療,醫療機構是不會將您的資訊通報給司法機關的。即使您在治療過程中被查獲,檢察官也會直接給予您不起訴處分。但請務必記住,這個黃金機會「以一次為限」。

Q: 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是什麼?跟勒戒有什麼不一樣?

A: 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是檢察官在偵查階段,給予您的一個暫緩起訴的機會,條件是您必須完成指定的戒癮治療。它的好處是您不需要被拘束人身自由(不用進勒戒處所),可以在門診或其他非拘束人身自由的方式下接受治療。只要您完成治療,案件就會終結,不會被起訴。與勒戒不同的是,勒戒是強制性的短期觀察,而緩起訴戒癮治療則是在司法體系外、以醫療為主導的處遇方式,前提是檢察官願意給予這個緩起訴處分。

Q: 如果我接受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但沒有完成怎麼辦?

A: 如果您沒有按照規定完成戒癮治療,或者在緩起訴期間有其他犯罪行為,檢察官是可以撤銷您的緩起訴處分的。一旦緩起訴被撤銷,檢察官就會繼續偵查或起訴您,您可能就會面臨刑事審判和刑罰。所以,務必認真配合治療,這是避免被起訴的關鍵。

Q: 勒戒所會如何判斷我「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A: 勒戒處所會依據法務部頒布的專業評估標準進行判斷,通常會綜合考量您的前科紀錄(靜態因子)、在勒戒期間的行為表現、是否有其他精神疾病、以及您的社會穩定度(如工作、家庭支持等動態因子)。評估過程會很嚴謹,所以您在勒戒期間積極配合,展現戒毒決心,並提供有利於評估的客觀資料非常重要。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