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刑事案件被告必讀:準強盜罪與未遂犯的法律解析

刑事案件被告必讀:準強盜罪與未遂犯的法律解析

律點通
2025-07-01
5分鐘
刑事刑事訴訟準強盜
LINE

您被指控的罪名是什麼?深度解析「準強盜罪」與「未遂犯」

當您被捲入刑事案件,尤其是面臨像「準強盜罪」這樣聽起來嚴重的指控時,內心的不安與困惑可想而知。律點通深知您此刻的焦慮,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解析這些複雜的法律概念,並透過白話案例,讓您理解自己面對的指控,以及在訴訟過程中您可以如何應對。

什麼是「準強盜罪」?

「準強盜罪」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在法律上卻是相當嚴重的罪名。它並不是指您一開始就想強盜,而是您在「竊盜」或「搶奪」的過程中,為了特定目的而施加暴力或威脅。

根據《刑法》第329條的規定:

《刑法》第329條:「竊盜或搶奪,因防護贓物、脫免逮捕或湮滅罪證,而當場施以強暴脅迫者,以強盜論。」

這條法規的意思是:

  1. 您必須先有竊盜或搶奪的行為: 即使只是開始動手(例如手伸進車內翻找財物),還沒真正拿到東西,也算符合這個要件。
  2. 施暴有特定目的: 您的暴力行為是為了「保護已經拿到或準備拿的贓物」、「為了逃脫逮捕」或「為了銷毀證據」。
  3. 必須「當場」施暴: 暴力行為必須在竊盜或搶奪發生時,或剛發生、狀況還沒結束、被害人或其他人能立即察覺並採取行動的現場。如果您已經跑了一段時間才施暴,就不符合「當場」的定義。
  4. 施加「強暴脅迫」: 您的行為足以讓對方無法反抗,或讓對方感到害怕而不敢反抗。即使沒有造成實際傷害,只要具備暴力性質,就可能符合。

什麼是「未遂犯」?

在刑事案件中,您可能會聽到「未遂犯」這個詞。簡單來說,就是您已經開始做了犯罪行為,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成功完成。

根據《刑法》第26條前段的規定:

《刑法》第26條前段:「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不遂者,為未遂犯。」

這表示,只要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行為(例如,您打算偷東西,手已經伸進口袋,但還沒拿到東西就被發現了),但因為各種原因(例如被發現、被阻止等)導致犯罪結果沒有達成,就會被認定為未遂犯。準強盜罪也有未遂的可能,這在《刑法》第328條第4項中也有明確規定。

真實案例解析:一個「準強盜未遂」的案例

想像一下這個情境:一位名叫阿明(化名)的民眾,深夜看見路邊停著一輛小貨車,一時起了貪念,便拉開車門進入車內翻找財物。沒想到,車主正好返回,當場發現了阿明。車主立刻上前抓住阿明,阿明為了掙脫並逃離現場,情急之下用手肘撞擊了車主的頭部,雖然沒有造成任何傷害,但最終還是被車主制伏並報警。

在這個案例中,阿明雖然沒有真的偷到任何東西(竊盜未遂),但他為了脫免逮捕而施暴,這個行為就被法院認定為「準強盜未遂罪」。這表示,即便您最終沒有得手,只要為了逃跑而動手,法律上仍可能被視為嚴重的犯罪。

您在法庭上的權利與原則

面對刑事訴訟,理解您的基本權利非常重要:

  • 無罪推定原則: 在法院判決確定您有罪之前,您都應該被當作是無罪的。檢察官必須拿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您有罪,而不是由您來證明自己無罪。
  • 證據裁判原則: 法院只能根據合法取得的證據來判斷事實,沒有證據就不能隨意認定您有罪。
  • 檢察官的舉證責任: 檢察官作為公訴人,負有證明您犯罪事實的責任,且必須同等注意對您有利及不利的情況。

法院的判決書會明確記載犯罪事實與理由,這是為了確保判決的透明與公正,主要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08條及第309條規定。

面對訴訟,您可以怎麼做?

  1. 充分理解案情: 務必與您的辯護人(律師)詳細討論案情,確認檢察官起訴的事實、引用的法條以及證據內容。這有助於您和律師擬定最合適的辯護策略。
  2. 擬定答辯策略: 與律師共同決定哪些事實要爭執、哪些不爭執,並規劃辯護方向。明確的主張能讓法庭更清楚您的立場。
  3. 聲請調查證據: 如果您認為有對您有利的證據(例如不在場證明、監視器畫面等),可以透過律師向法院聲請調查,以釐清事實真相。
  4. 了解自身權利: 您有權利保持緘默,不自證己罪;有權選任辯護人為您辯護;也有權詰問證人,對不利於您的證據提出質疑。務必與您的律師充分溝通,確保這些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行使。

結論:沉著應對,理解權利

面對刑事指控,恐懼與不安是人之常情。但請記住,理解法律、清楚自身權利,並積極與您的辯護人合作,是您沉著應對訴訟的關鍵。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對「準強盜罪」及「未遂犯」有更清晰的認識,讓您在面對司法程序時,能夠更有信心與方向。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準強盜罪和一般強盜罪有什麼不同?

A: 主要差別在於行為順序。一般強盜是「先施暴再取財」,目的是用暴力壓制對方以取得財物;準強盜則是「先著手竊盜或搶奪,後施暴」,目的是為了「脫免逮捕」、「防護贓物」或「湮滅證據」。兩者雖然都以強盜罪論處,但構成的過程和行為目的不同。

Q: 如果我施暴但沒有造成對方受傷,還會構成準強盜罪嗎?

A: 是的,即使沒有造成實際傷害,只要您的暴力行為足以壓制對方反抗,或讓對方心生畏懼而不敢反抗,就可能構成準強盜罪。法律上判斷的是行為的「性質」和「目的」,而非傷害結果。只要您的行為具有暴力性質且足以達到脫免逮捕等目的,就可能構成。

Q: 什麼情況下會被認定為「未遂犯」?

A: 當您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行為(著手),但因為意志以外之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結果,就會被認定為未遂犯。例如,您手已伸入車內翻找財物,但因被發現而未能取得財物,這就是竊盜未遂。未遂犯通常可以減輕刑責,但仍會受到處罰。

Q: 在法庭上,我有哪些基本權利?

A: 您享有「無罪推定原則」,在被證明有罪前,都應被視為無罪。您有權保持緘默,不自證己罪;有權選任辯護人為您辯護;也有權詰問證人,對不利於您的證據提出質疑。務必與您的律師充分溝通,確保這些權利得到行使,以保障您的訴訟權益。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