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過失致死民事賠償:被告必讀的法律指南

過失致死民事賠償:被告必讀的法律指南

律點通
2025-06-23
5分鐘
刑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LINE

面對「過失致死」的指控,您此刻的心情想必非常沉重與不安。除了刑事責任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民事賠償問題,更是許多被告感到徬徨無助的根源。身為律點通,我們理解您對法律條文的陌生,以及對未來可能承擔責任的焦慮。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淺出地解析過失致死案件中,民事賠償的計算方式、常見項目,以及您在訴訟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事項,幫助您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權益與責任。

過失致死民事賠償:法律基礎與責任減輕

在台灣,因過失致死所衍生的民事賠償,主要依據《民法》侵權行為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如果您的過失行為導致他人死亡並造成損害,就可能需要負擔賠償責任。

核心法律概念與賠償項目

1. 侵權行為的成立: 《民法》第184條是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的總則性規定。它指出,當一個人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的權利並造成損害時,就必須負起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在過失致死案件中,您的過失行為不法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權,導致其死亡,即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法院會審查您的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相當因果關係」。

2. 財產上損害: 《民法》第192條明確規定了因死亡所產生的財產上損害賠償項目:

  • 醫療費: 被害人從受傷到死亡期間所支出的必要醫療費用。
  • 殯葬費: 為被害人辦理喪葬事宜所支出的必要費用,法院會考量死者身分、經濟狀況及當地習俗認定其合理性。
  • 扶養費: 被害人生前對其家屬負有法定扶養義務,因其死亡導致受扶養人喪失的扶養利益。這部分常用「霍夫曼計算法」將未來扶養費用折算為現值一次給付。

3. 非財產上損害(精神慰撫金): 《民法》第194條規定,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即俗稱的精神慰撫金。法院在酌定金額時,會綜合考量加害人與請求權人雙方的身分、地位、經濟能力,以及被害人死亡所造成的痛苦程度等一切情狀。

您的賠償責任可能減輕的情況

在某些情況下,您的賠償金額是有機會被法院減輕的:

1. 過失相抵原則: 《民法》第217條指出,如果被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也有過失,法院得減輕或免除加害人的賠償金額。這項原則旨在追求公平。

2. 已受領給付的扣除:

  •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給付: 若事故涉及汽車,被害人或其家屬已領取強制險給付,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32條規定,這筆金額會從您應賠償的總額中扣除。
  • 犯罪被害補償金: 根據最新的《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犯罪被害補償金已轉為社會福利性質,原則上不再從損害賠償中扣除。但若該補償金是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得請求者,則仍會被扣除。

案例解析:從實務看賠償認定

讓我們透過兩個生活化的案例,來理解法院如何認定賠償責任和金額:

案例一:車禍過失致死,費用認定與保險扣除 小陳開車不慎闖紅燈,撞上正在過馬路的張先生,導致張先生不幸身亡。張先生的家屬向小陳請求醫療費、喪葬費和精神慰撫金。

法院審理後認定小陳有過失,應負賠償責任。在計算賠償金額時,法院仔細審核了家屬提出的喪葬費用清單,剔除了一些非必要項目,僅准許必要且合理的費用。同時,由於這是一起車禍事故,法院也將家屬已領取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給付從賠償總額中扣除。最終,法院根據雙方情況酌定了精神慰撫金。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賠償的每個項目都需具備「必要性」與「合理性」,且已領取的強制險給付會被扣除。

案例二:衝突致死,被害人未及時就醫的過失相抵 李先生與朋友發生爭執,一時衝動動手毆打對方。雖然傷勢初期看似不重,但對方卻沒有立即就醫,反而選擇自行返家處理,最終因延誤就醫導致傷重不治。被害人家屬向李先生請求賠償。

法院認定李先生的行為與被害人死亡有因果關係,應負侵權責任。然而,法院也注意到被害人在受傷後未立即就醫,導致傷勢惡化最終死亡。因此,法院認為被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及擴大亦有過失,依《民法》第217條的過失相抵原則,酌情減輕了李先生的賠償金額。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您是加害方,如果被害人自身的行為也導致了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您的賠償責任仍有可能被減輕。

您可以如何準備與應對?

面對民事求償,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準備:

  • 了解請求權人: 財產上損害的請求人是實際支出費用者或受扶養人;精神慰撫金則限於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及配偶。
  • 蒐集證據: 針對醫療費、殯葬費,請準備好相關收據、診斷證明;扶養費則需要戶籍謄本、受扶養人證明(如身心障礙證明、在學證明)及被害人生前所得證明等。這些都是計算賠償金額的重要依據。
  • 留意時效: 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從您知道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有2年的時效限制;從損害發生時起,超過10年也會消滅。
  • 遲延利息: 如果賠償金額確定後未能及時支付,從起訴狀送達的隔天起,將會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遲延利息。

結語

面對過失致死的民事賠償,這是一段艱難的過程。理解法律規定、掌握賠償的計算原則,並知悉可能減輕責任的情況,將有助於您更理性地應對。這篇文章旨在提供初步的法律資訊,希望能為您在迷霧中點亮一盞燈,讓您對眼前的挑戰有更清晰的認識。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精神慰撫金」的金額是如何決定的?

A: 精神慰撫金沒有固定公式,法院會綜合考量多重因素來酌定,包括加害人與請求權人雙方的身分、地位、教育程度、經濟能力,以及被害人死亡所造成的痛苦程度,還有加害行為的兇狠程度等一切情狀。

Q: 如果我經濟困難,無法一次付清賠償金怎麼辦?

A: 即使經濟困難,賠償義務並不會消失。您可以嘗試與對方協商分期付款,或請求法院裁定分期給付。若對方聲請強制執行,您可向法院聲請暫緩執行或分期給付,但這需要提供具體事證證明您的困難,並提出合理的還款計畫。

Q: 被害人本身也有過失,我的賠償金額會減少嗎?

A: 會的。根據《民法》第217條的「過失相抵」原則,如果被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或擴大也有過失(例如未及時就醫、未遵守交通規則等),法院會依職權減輕您的賠償金額,以求公平。

Q: 我應該準備哪些文件來證明賠償金額?

A: 您需要準備相關證據來證明賠償金額的合理性。例如:醫療費需有醫院診斷證明和收據;殯葬費需有殯葬業者收據或估價單;扶養費則需戶籍謄本、受扶養人證明(如身心障礙證明、在學證明)及被害人生前所得證明等。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