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傷害官司:被告家屬必知的精神賠償法律與實務

傷害官司:被告家屬必知的精神賠償法律與實務

律點通
2025-06-21
5分鐘
刑事侵權行為精神賠償
LINE

親愛的被告家屬們,您好。

當家裡有人不慎捲入傷害官司,尤其是涉及「重傷害」案件時,除了刑事責任壓力,民事賠償中的「精神賠償」常讓家屬感到困惑。身為律點通,我理解您的不安,特此為您解析精神賠償的法律概念、法院如何判斷金額,以及家屬面對訴訟時的應對策略,助您掌握狀況。

什麼是精神賠償?

在台灣法律中,當個人身體、健康等權利受到不法侵害,即使無財物損失,受害者可能承受巨大精神痛苦。為彌補此非財產損害,法律允許受害者請求「精神慰撫金」。

其法源主要來自《民法》。首先,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損害,即負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而針對精神損害,則有明確條文:

《民法》第195條第1項前段:「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

簡言之,若您的家人造成他人身體或健康不法侵害,導致對方身心受創,對方有權依此法請求「相當」金額,彌補精神痛苦。

法院如何評估精神賠償金額?

精神痛苦難以量化,因此精神賠償金額由法官「酌定」。法院會依據實務標準,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 加害的程度與惡性: 施加傷害的手段、行為惡劣程度、是否預謀等。
  • 被害人的痛苦程度: 傷勢輕重、治療時間、是否造成永久性傷害(如失明、殘疾)、對日常生活與工作影響、有無嚴重心理創傷(如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 雙方的身分、地位與經濟狀況: 考量雙方學經歷、職業、收入、財產、家庭負擔等,確保公平性與可行性。
  • 犯後態度: 被告事發後是否積極悔悟、尋求和解、安撫被害人情緒等。
  • 其他各種情形: 如案件發生背景、社會觀感等。

案例故事:從判決看精神賠償認定

故事一:無心之過,重傷之責

小林因誤會與老張爭執,衝動毆打老張左眼,雖無意造成,卻導致老張永久失明。老張因此身心痛苦,請求精神賠償。法院審理時,考量老張失明對生活影響巨大,精神痛苦嚴重。儘管小林無重傷害故意且經濟不佳,但因傷害結果嚴重,法院仍判決小林需賠償老張新台幣50萬元。此案顯示,即便無重傷害故意,造成嚴重結果賠償仍高。

故事二:身體創傷,心理難癒

阿華與小陳糾紛,阿華不慎推倒並毆打小陳頭部。小陳除腦震盪等外傷,更經診斷罹患嚴重憂鬱症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持續一年多。小陳因此請求精神賠償。法院高度重視小陳因身體傷害導致的嚴重心理創傷,認定阿華需對小陳的身心痛苦負賠償責任。本案提醒,身體傷害可能伴隨嚴重心理創傷,這些「看不見」的痛苦在精神賠償中同樣被重視。

被告家屬應如何應對?

面對精神賠償求償,身為被告家屬,您可以這樣做:

  • 積極面對與展現誠意: 積極面對並展現悔意,嘗試與被害人溝通和解,有助於影響法院對「犯後態度」的判斷,進而影響賠償金額。
  • 準備自身經濟狀況證明: 若家庭經濟不佳,可備妥收入、財產或低收入戶證明等,供法院酌情考量,有助於爭取較低的賠償金額。
  • 避免二次傷害: 訴訟中避免任何可能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的言行,以免影響判決。
  • 了解遲延利息: 民事賠償訴狀送達被告隔天起,可能開始計算年息5%的「遲延利息」。越早處理,越能控制賠償總額。

總結

處理重傷害案件的精神賠償是一場艱辛的過程。請記住,精神賠償金額非固定,受多重因素影響。理解這些法律原則和實務考量,能助您理性評估風險,採取明智應對策略。務必積極面對,展現誠意,並準備好相關證明文件,這些都是影響最終結果的重要環節。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精神賠償的金額是怎麼決定的?

A: 精神賠償的金額由法院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後「酌定」。這些因素包括:傷害的嚴重程度、對被害人生活造成的影響、被害人與被告雙方的身分、社會地位、經濟狀況,以及被告的犯後態度等。並沒有固定的計算公式,而是依據個案情況判斷。

Q: 如果我們家經濟狀況不好,賠償金額會比較少嗎?

A: 是的,被告的經濟狀況是法院在酌定精神賠償金額時會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您家經濟狀況確實不佳,可以向法院提交相關的收入證明、財產清單或低收入戶證明等文件,讓法官了解您的實際負擔能力,這有機會影響最終的賠償金額。

Q: 刑事判決的結果會影響民事賠償嗎?

A: 刑事判決中對事實的認定(例如是否有傷害行為、傷害結果)在民事訴訟中具有高度參考價值。但刑事判決的刑度(例如判了多久刑期)與民事精神賠償的金額並無直接對等關係。民事法院會獨立審酌所有因素來決定精神賠償金額,即便被告在刑事上被判有罪,民事賠償金額仍需獨立評估。

Q: 除了精神賠償,還會有其他需要賠償的費用嗎?

A: 除了精神賠償外,傷害案件的民事賠償還可能包含其他費用,例如:醫療費用(診斷、治療、藥品)、看護費用、因傷無法工作造成的薪資損失、輔具費用、復健費用等。此外,如果案件進入訴訟,從訴狀送達被告的隔天起,通常還會產生年息5%的「遲延利息」。

Q: 如果對方提出的精神賠償金額很高,我們該怎麼辦?

A: 若對方提出的精神賠償金額遠超出您的預期或能力範圍,您不必立即全盤接受。您可以根據法律條文和實務考量因素,評估對方請求的合理性。同時,積極提供您家庭的經濟狀況證明給法院,並嘗試與對方進行和解協商,提出您能負擔的合理金額,或透過法院的調解程序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