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欄家暴衝突如何自保?正當防衛法律解析與實務指南

家暴衝突如何自保?正當防衛法律解析與實務指南

律點通
2025-06-22
5分鐘
刑事家暴法律正當防衛
LINE

面對家庭暴力,身心俱疲的您,可能在情急之下採取了反擊,卻因此面臨法律訴訟,甚至被指控傷害。這種情況下,您心中的委屈和困惑,律點通都懂。

在台灣的法律中,有一項重要的權利叫做「正當防衛」,它允許您在特定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而採取必要的反擊,且不負法律責任。但什麼情況下才能主張正當防衛?「互毆」與「防衛」的界線又在哪裡?這篇文章將為您深入解析,幫助您理解自身權益,並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

了解您的法律權利:正當防衛是什麼?

當您在家庭衝突中被迫反擊時,最重要的法律依據就是《刑法》第23條的「正當防衛」規定。

刑法第23條:正當防衛

《刑法》第23條:「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罰。但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這條文白話來說,就是當有人正在對您或您身邊的人進行不法侵害時,您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而採取的反擊行為,原則上是不用受到處罰的。但如果您的反擊超過了「必要」的程度,也就是「防衛過當」,雖然還是可能被認定有罪,但法院可以減輕或免除您的刑罰。

要主張正當防衛,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四個關鍵條件:

  • 現在不法之侵害:侵害必須是正在發生即將發生,而不是已經過去或還沒發生的事。例如,對方已經停止攻擊,您才反擊,就不符合這個條件。
  • 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合法的權利,像是身體安全、行動自由、財產等。
  • 出於防衛之意思:您的行為是為了防衛,而不是為了攻擊、報復或傷害對方。
  • 必要性:您的防衛行為必須是排除侵害所必需的,不能超過合理的範圍。法院會考量當時的具體情況,例如雙方體型、力量、攻擊方式等來判斷。

其他相關法條

在家庭暴力案件中,除了正當防衛,您可能還會遇到以下相關法律規定:

  • 《刑法》第277條第1項(普通傷害罪):若您的行為不符合正當防衛,可能構成此罪。
  •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2款(家庭暴力罪):若傷害發生在家庭成員間,且符合家暴定義,將適用家暴防治法相關規定。
  •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家庭成員定義):此條定義了哪些人屬於家庭成員,以判斷是否適用家暴防治法。
  • 《刑法》第74條(緩刑):即使被判有罪,若符合特定條件,法院仍可能宣告緩刑。

釐清關鍵概念:互毆與正當防衛的界線

在家庭衝突中,最常見的爭議就是:「我的行為是正當防衛,還是被認定為互毆?」這兩者的區別,對判決結果影響巨大。

  • 互毆:指的是雙方都有傷害對方的意圖,互相攻擊。在法律上,如果雙方都積極出手攻擊,法院通常會認為難以區分誰是「不法侵害」的發動者,因此雙方都不能主張正當防衛。
  • 正當防衛:您的行為必須是為了排除對方「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且主觀上沒有傷害對方的意圖,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利。

法院在判斷時,會仔細審查所有證據,例如證詞、驗傷報告、事發經過等,來判斷究竟是哪一方先發動不法侵害,以及您的反擊是否僅為防衛目的。

實務案例解析:從真實故事看正當防衛的成敗

為了讓您更了解正當防衛在實務中的應用,我們將透過兩個匿名化的真實案例,帶您看懂法院的判斷邏輯。

案例一:成功主張正當防衛的案例

這是一個發生在夫妻間的衝突。假設一對夫妻,先生阿華與太太美玲因故發生激烈口角。美玲情緒激動,擋在房門口不讓阿華進入,甚至出手阻擋。阿華為了進入房間,也為了避免自己受傷,於是與美玲發生拉扯推擠,導致美玲受了傷。

法院在審理後認為:美玲先阻擋阿華的行動自由並出手,阿華的行為是為了排除這種「現在不法侵害」,而且他一開始並沒有傷害美玲的意圖,只是為了防衛自己的權利。從美玲的傷勢來看,也無法證明阿華有防衛過當的情形。最終,法院判決阿華無罪,認定他的行為構成正當防衛。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 即使是家庭成員間的衝突,如果能清楚證明對方先發動不法侵害(如阻擋、攻擊),而您的反擊僅是為了排除該侵害且未超出必要程度,就有可能成功主張正當防衛。

案例二:未能主張正當防衛的案例

假設小芳與她的前夫老王發生了兩次肢體衝突。第一次衝突中,小芳聲稱被老王打倒在地,她起身後咬了老王一口,目的是想讓老王感到疼痛。第二次衝突則是兩人互相毆打。

法院在審理後認為:在第一次衝突中,當小芳咬老王時,老王對她的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因此小芳的行為不符合正當防衛「現在不法之侵害」的要件。而第二次衝突,雙方是「互毆」,小芳的還擊行為並非單純為了防衛,而是出於傷害老王的意圖。因此,這兩次衝突,小芳都無法主張正當防衛。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 正當防衛的「現在性」非常重要,侵害一旦停止,後續的反擊就可能被視為報復而非防衛。同時,如果雙方都是基於傷害對方的意圖而互相攻擊,就容易被認定為互毆,而無法主張正當防衛。

面對家暴衝突,您該怎麼辦?實用自保指引

若您不幸身處家庭暴力衝突中,或因此面臨法律訴訟,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 優先確保自身安全:生命安全為首要。危險時,請盡快離開現場,尋求安全庇護。
  • 避免「互毆」局面:反擊應以「排除侵害」為目的(如阻擋、推開),而非主動傷害對方。
  • 立即蒐證與就醫:立即就醫取得驗傷證明;若允許,對現場拍照錄影;設法取得目擊證詞;立即報警。
  • 尋求專業協助:持續受暴者務必聲請保護令;經濟困難可尋求法扶基金會協助;聯繫家暴防治中心或社福機構。
  • 謹慎陳述:警詢、偵查或審判中,陳述應保持一致性與真實性。

結語

面對家庭暴力,勇敢自保是您的權利。了解正當防衛的法律要件,掌握實用的應對策略,將能幫助您在複雜的法律程序中更好地保護自己。請記住,您不是孤單一人,社會上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協助。透過正確的法律知識和行動,您將能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

Q: 家暴衝突中,我怎麼判斷我的行為是不是正當防衛?

A: 判斷是否為正當防衛,需同時符合三個核心要素:第一,對方正在或即將對您進行不法侵害;第二,您的反擊是為了防衛自身或他人的權利,而非報復;第三,您的防衛行為是排除侵害所必需的,且未逾越必要程度。若侵害已結束,或您有傷害對方的意圖,就難以主張正當防衛。

Q: 如果我反擊後對方受傷了,我會被判刑嗎?

A: 若您的行為完全符合正當防衛的要件,法律規定是不會受到處罰的。但如果您的防衛行為超出了必要程度(防衛過當),雖然仍可能被認定有罪,但法院可以依《刑法》第23條但書規定,減輕或免除您的刑罰。因此,蒐集證據證明您的防衛行為是必要的,非常重要。

Q: 家暴中常常是互毆,這樣還能主張正當防衛嗎?

A: 在法律實務上,「互毆」通常指雙方都有傷害對方的意圖而互相攻擊,這種情況下,法院常認為雙方都無法主張正當防衛。但若您能證明是對方先發動不法侵害,而您的反擊僅是為了排除該侵害,且主觀上沒有傷害對方的意圖,則仍有機會被認定為正當防衛,關鍵在於證據證明誰是「先攻擊者」和您的「防衛意圖」。

Q: 衝突發生後,我該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

A: 衝突發生後,請立即就醫取得詳細的驗傷診斷證明書。若情況允許,對現場環境、物品損壞、對方傷勢進行拍照或錄影。若有目擊者,設法取得其證詞。最重要的是,立即報警處理,讓警方製作筆錄,這些都是未來訴訟中非常關鍵的證據。此外,若有需要,可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並聯繫家暴防治中心或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助。

※ 網站聲明

著作權由「律點通」所有,非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任意使用。

文章資料內容僅供參考,所引用資料也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不宜直接引用為主張或訴訟用途,具體個案仍請洽詢專業律師。

相關文章推薦

需要專業法律諮詢?

立即加賴,綁定貼身法律助理

律點通
法律助理